新经典:是推广,也是打造经典

标签:
文化新经典推广打造经典文学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新经典:是推广,也是打造经典
作者:文学报记者张滢莹 原载:《文学报》2015年4月23日第3阪
成立伊始,新经典就加入了争取马尔克斯名作 《百年孤独》 中文版权的出版商行列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了《百年孤独》的各种译本,但当时我国尚未加入《伯尔尼公约》,维护版权利益的《著作权法》也没有实施,相关作品版本均未获得作者正式授权。马尔克斯及其经纪人卡门·巴尔塞伊丝女士1990年来华时,在国内书店里看到的都是盗版书。惊讶愤怒之余,马尔克斯曾气愤地表示“150年都不授权中文版,尤其是 《百年孤独》”。这也令其作品的授权事宜一搁置就是数十年。
新经典成立后,总编辑陈明俊每年都向卡门女士发出邮件,表达希望引进马尔克斯作品中文版权,但所发信函如石沉大海。2007年,在提交了再三打磨的西文整体出版方案后,新经典终于收到卡门公司的回信。古稀之年、坐着轮椅的卡门老太太手中握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聂鲁达、略萨等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全部作品版权,对《百年孤独》的中文版权选择更是慎之又慎。在委派工作人员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对市场考察了两个多月,以及多次与新经典的版权、编辑和行销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后,2010年,新经典终于获取了卡门的信赖,获取《百年孤独》 的正式中文授权。而如今,据上月统计显示,中文版《百年孤独》 销量已逾500万册。
从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和《1Q84》系列,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及其他作品,新经典推出了施小炜、范晔、杨玲、轩乐等多位人们原来并不熟悉的译者,一开始引发了不少关于新老译本比较的争议。但市场和读者反响却肯定了他们的选择。不以名家定论,唯作品论的译者选择,是一项大胆的决定,也是新经典许多翻译作品的风格。
回顾《百年孤独》的译者遴选,也有着长达半年的挑选过程———从十多名西语译者中反复比较,寻找了解马尔克斯作品、翻译风格接近原文以及译作流畅的译者,最终确定当时北京大学西语系的博士范晔担任译者。同时,范晔拥有一个新经典为其打造的由编辑、西语专家和文学评论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随时在翻译过程中为他提供帮助。
如今,新经典文库已有近千种作品,回想其中最早的作品系列,仍让岳卫华颇为感慨:“最早应该是韩国作家金河仁的《菊花香》和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当年推出《菊花香》,引领了中国书业的‘韩流’风潮。而《窗边的小豆豆》 则为中国当今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本书的含义。”据他透露,《窗边的小豆豆》 如今销量已经突破800万册,而同样突破百万册销量的图书在新经典并非少数:《百年孤独》《德川家康》 等都长期畅销,2013年爆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丽丝·门罗的作品《逃离》也已多次再版,畅销至今。
在新经典推出的作品中,超过50%的图书拥有着长期生命力,不断重印、再版,在各地持续热卖,这似乎印证了主创 者 们 对 于新经典的定义——也许不仅是将经典作品带给更多人,而是凭自己的能力发掘和出版更多“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