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奖词
第二十九届(2013年度)湖南省青年文学奖授予晏杰雄同志。
青年评论家晏杰雄置身偌大的新世纪文学现场,以文学初心面对海量作品,描绘出新世纪长篇小说整体地图,提炼出长篇小说向内转的核心命题,实现了批评的雄心。他深情地注目本土文学,在其批评作品中闪耀着湖南作家的身影,有效地把湖南创作楔入中国新世纪文学发展格局。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承继中国古典批评传统,借鉴西方新批评理论,努力让批评回到文本,回到朴素之心,回到创作的原初状态。在习惯宏观论述和理论拼贴的当下,辟出一条细小的路径,让文学史和文学现场正面相遇,以小专题研究、微观分析,召唤文学批评的文本传统和实证方法。
获奖感言
首先我想倾诉的是:我的获奖是一种荣耀,一种机缘,也是一种命运。很多年前,我在一个偏远县份的工厂工作,贫困潦倒,却又那么热爱文学。记得一个夏天的雨夜,外面风雨大作,我在破旧的工厂宿舍里伏案写作,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心痛。我想,这个疼痛的写作之夜与我此刻的获奖有着某种遥远的精神联系。我的文学青年经历,决定了我的评论与创作的同源性,也昭示着文学评论的本质。
这次,我是以文学评论申报青年文学奖的,得知获奖时感到很意外,我觉得自已与原创作家还是有距离的。在此我深深感谢湖南文学界的领导、师长对评论的关注,对我的培养。但我又觉得,这个奖与其说是授予评论,不如说还是授予文学的。因为我认为,评论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可以品味的艺术品,是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自身的文学性和美学品格,应该让读者感到思想和美的震荡。评论是评论家艺术创造的自我实现,包含着深刻的生命体验。我在评论中,看到最初文学梦想的闪耀。
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评论家和作家就是从事同一职业的人,应是朋友和知已的关系。我总是设想有这样一幅图景:我与作家象同行伙伴一样坐在某个僻静的小茶馆里,谈些本行业的收成得失或做某件工艺品的切身经验,双方说的都是行话,在茶水雾气的缭绕中,评论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湖南是文学的富矿,我期盼和所有作家朋友成为文学兄弟,建立美好的文学友谊。
最后,我想说,我将深深地记着这份荣耀,这份感恩,这份文学的馈赠。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本土评论,努力写出具有优美文学性的评论,写出作家论和作品论完美结合的评论,写出与作家的创作实践声息相通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