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周啸天:思无邪 诗有味

(2015-04-13 12:21:59)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周啸天:思无邪 诗有味

原载:新侨报

宁波网首页

[转载]周啸天:思无邪 <wbr>诗有味
(记者拍)

谈鲁奖:《将进茶》实为叫板李白之作

新侨报:去年你的诗集《将进茶》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时,不少网友吐槽及质疑其流俗。采访前我特意找来《将进茶》一读,结果竟爱不释手,语言干净清爽,表达深入浅出……

周啸天:非常感谢你,你的看法和王蒙达成了一致。他评价我的《将进茶》为“亦属绝唱”,认为“这里有一种平常心,写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诗中出现了趣味,出现了善良,出现了生机,出现了至乐至公至和,在充满戾气的现代世界上,这实在是难得的和谐之音。

对于不同的声音,我一直以包容的心态待之,在我看来吐槽者主要有两类,一类人对诗词了解甚少,属于不知者不为过,另一类人对诗词的看法与我迥异,属于理念之争。究竟是谁看到了门道?时间会说明一切的。

新侨报:《将进茶》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李白的《将进酒》,酒在你笔下成了茶,你是在向李白叫板吗?

周啸天:还真有点。李白带给后人一个观念,中国人就是“斗酒诗百篇”,造成了酒跟诗有着必然联系。我也曾喝酒,但是当知青的时候把肠胃搞坏了,后来就比较克制,因此人家吐糟说你是诗人怎么能不喝酒呢,不喝酒就没资格谈诗。这让我心中耿耿于怀,我要向世人证明没有酒也能写好诗,于是便向李白叫板,根据杜甫新乐府的办法将汉乐府古题《将进酒》变为《将进茶》。

那是我在四川蒙顶山上参观一个茶厂时,那里的人文景观让人浮想联翩,我突然感到写作时间到了,于是就把这些灵感记录了下来,写了这么一个诗,最后搞了一个诗集撞到了“鲁奖”。王蒙说我的诗歌更多是陶渊明那一路,不是李太白那一路,虽然陶渊明也写饮酒,但并非李白那样的“酒仙”。

谈创作:杜甫写的才是新闻诗

新侨报:《海啸歌》、《聋哑人舞千手观音》、《写张国荣》等诗作取材当下,现实感浓郁,这或许与你之前新闻系主任的经历有关,你觉得自己在写“新闻诗”吗?

周啸天:我的诗不属于新闻诗,因为我从来不会刻意从报纸电视中去找题材,新闻事件真实打动了我,我才会以诗作的形式记录下来。今人比古人有一个非常优越的条件,就是有视频,视频能使得你对身边发生的事件感同身受,比如说海啸,当你看到一个灾难性事件在你面前播出,人性的“善”、人性的“恶”,都在瞬间爆发出来,这时就会有一种冲动,把自己对人性的洞悉都写下来,便形成了被新闻事件触动后的诗作。

杜甫所写的才是新闻诗,他的很多诗句贴近新闻学上的5个W(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故),“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就是这样的例子,把事情说出来,把人也说出来,才是真正的新闻诗。

新侨报:你的作品不仅现实感强烈,而且语言通俗易懂,你是否特别偏爱这种口语化的文风?

周啸天:是的,我认为最好的表达是深入浅出,其次才是深入深出,通俗并不代表艺术水平的降低。白话和文言是诗词的两个语言系统,本身无高低之分,各自都有妙与不妙,不管文言或白话,都要用妙语,写诗的人最好对这两种语言都熟悉,而且能把两者融合得很好。

适当将口语运用到诗词中,能让诗词更有味道。古代一些语言大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比如李清照,她有一种“语言策略”,能从文言跳到白话,再从白话跳到文言。她的《永遇乐》写的是元宵,先说“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这是非常文言的句子,理解起来需要时间,但紧接着来了一句“人在何处”,这就腾出时间让读者去消化前两句;之后“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貌似又雅了起来,但收尾的是句大白话“春意知几许”。这样的文白切换,在我看来非常迷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