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世界拒绝孤单
文/诗雨
据说剩男剩女被分为四个级别:25至27岁为初级剩客,因为还有寻觅另一半的勇气,故又称“剩斗士”;28至31岁为中级剩客,机会已不多,同时因为事业而少有时间寻觅,别号“必剩客”;32至36岁为高剩级客,在艰苦的打拼中仍然站立着,回首一看,却依然单身,被尊为“斗战剩佛”;36岁往上就是特级剩客了,被封为“齐天大剩”。由此看来,25岁已上未结过婚的男女就加入了“剩”字大军了。
“不知怎么我就突然变成了‘剩人’?”剩男剩女往往会这样说。是的,不论是什么原因,事业压力也好,社会、经济压力也罢,或者还有心理情感压力以及交往面窄等原因,当“剩客”们看到同辈人享在受婚姻幸福的时候,终于还是明白了自己已成“剩男剩女”,其内心一定非常的懊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其实,也不必太沮丧,只要面对现实,客观地、努力地去找寻,你会找至自己的情感归宿的,说不定还“大器晚成”呢!
外在的客观条件和内心的心理樊篱,是剩男剩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两者相较,内心的心理樊篱才是剩男剩女真正的大敌。有些人会说,一个人过挺好的。真的是这样吗?你想过将来吗?下面这个小故事也许会对说这话的人有所启示: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快下课时,教授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来。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写了一连串自已邻居、朋友和亲人的名字。“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四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
教授平静地说:“请再划掉一个。”女生迟疑着,艰难地做着选择……她举起粉笔,划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请再划掉一个。”教授的声音再度传来。这名女生惊呆了,她颤巍巍地举起粉笔,缓慢地划掉了儿子的名字。紧接着,她“哇”的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教授待她稍微平静后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为什么他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自己那位女同学,等待着她的回答。女生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独立了,肯定也会离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实这是一节心理课,主题:谁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看完了这个故事后,你了解了自己内心深处所渴望的那恒久的慰藉了吗?是的,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临终前,你最希望的是至亲爱人陪伴在你的身边。没有至亲爱人,你便是孤单的,你的世界也是不完整的。因为,情感世界拒绝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