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少华:“我爱惜羽毛,不能自毁声誉”

(2015-04-04 23:37:05)
标签:

文化

情感

林少华

村上春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林少华:“我爱惜羽毛,不能自毁声誉”

 

林少华:“我爱惜羽毛,不能自毁声誉”

 

作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夜  雨      原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4月3日第9版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4-03/09/p2_b.jpg

林少华(图右)与藤井省三(图左)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4-03/09/p3_b.jpg

  

  翻译家林少华认为,文学翻译的好与坏,最终取决于译者的艺术悟性,好的译文要有灵性,文字读起来要有味,而不是趴在纸上拎不起来还味同嚼蜡。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日]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竺家荣、姜建强、岳远坤、陆求实、毛丹青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3月版/35.00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终于出版了,它至少有两大看点,一是作家继《东京奇谭集》之后时隔九年的又一短篇集,讲述被女人抛弃或即将被抛弃的中年男人们,这与作家早期着重表现年轻人的丧失感有所不同,而且故事之间的互涉,使其成为一个“概念专辑”。二是,中国几大实力派翻译家的共译之作,这样的译文检阅最见译者功底。但有“好事”的读者还是遗憾,要是林少华和施小炜能在书中做个邻居,相逢一笑就更好了。

  有人说“施小炜”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和林少华这儿是个禁语,前者在2009年翻译《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之前,林少华被公认为翻译村上的不二人选,可以说,一代读者是读林少华版的村上长大的。但出版商新经典文化打破了这一格局,认为林氏风格是对村上文风的过度修饰,也由此引发读者开始挑剔乃至质疑林版村上。

  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林少华有着老派文人的自信和大度,他爱惜羽毛,对自己要求很高,对翻译风格的比较,十分坦然。“有人问我,你和别人的翻译有什么不一样?我想,就差在我有那么一点点文学悟性,这种悟性不纯粹是语言功底的事儿。中文是修饰性最强的语种,总要修饰和打磨。为什么我翻译得好、翻译得有味道,读者却不满意,难道要翻译成粗糙版的中文?其实,村上是一位文体家,他对文字特别用心、绝对考究。”对此,林少华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译后记里也作了说明:“不无遗憾的是,文体这一艺术似乎被这个只顾突飞猛进的浮躁的时代冷漠很久了。而我堪可多少引以为自豪的一个小小的贡献,可能就是用汉语重塑了村上文体,再现了村上的文体之美。”

  翻译过日本诸多当代作家的作品,林少华依旧觉得,村上的文体魅力让他在翻译时,更能觉出两种语言转换的快感,一如一个老木匠拿起斧头凿子对准木板。有趣的是,最早批评林少华美化村上文体这事儿的,是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藤井省三。林少华前些天在南京演讲签售时,他也在台下,还买书要了签名。林少华高兴之余吃惊不小,莫非又要说他美化不成?作为朋友,他们相约在东京喝个一醉方休。

  林少华上一次引发讨论、引起围观,是因为在微博上说“男人不要做家务”,这被很多女读者认为是“直男癌”言论而声讨,即便他解释说希望男人们多一点阳刚气概。林少华的微博已有300多万粉丝,这并非他的随意之言,无论是微博还是译文,他都要以“文字洁癖者”的习惯反复修改。林少华对文字这般审慎,是因为他认为“要对得起自己,如果文字有毛病,不仅丑,更是自毁声誉。”这种对文字的考究,被林少华认为是自己和村上的不谋而合之处。记者获悉,林少华的微博文章,也已由青岛出版社集结成《微“搏”天下》出版。

  林少华的较真劲儿,还体现在对村上新书书名的讨论,他觉得“失去女人的男人们”更为接近日文原意,“没有女人”可能意味着一开始就没有,但书中的男人们并非如此——有,失去了,或快要失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