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房伟:2014中短篇小说读记【小说公会】

(2015-03-25 08:37:00)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房伟:2014中短篇小说读记【小说公会】“小说公会”是2015年《小说月报》推出的新栏目,希望为“向小说发问”,并沉入问题深处的探索与交流提供操练场地,以期打破本刊固有视野之局限。2015年第3期“小说公会”栏目特邀房伟、金理、李云雷、杨庆祥、张莉等五位青年批评家,分享对2014年小说创作的个人化观察。



https://mmbiz.qlogo.cn/mmbiz/WNC1s4h9ZyodX7tr7EhiaIm6KVpgflR2M7grZv1ibFH8NVOstkeq7ib8IyVucyoaiasrPic6GHXALmR0zr1SMicib9gQA/0
房伟,1976年生,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著有《风景的诱惑》《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等。


2014小说五人谈


2014中短篇小说读记


文/房伟


  回首这一年,小说创作依然热闹非凡,特别是中短篇小说,或直面现实,或摇曳着文化韵味,或充满温情和想象力。也许,网络通俗文学不断高涨的年代,只有写出“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想写小说的人望而却步”的优秀作品,才是真正“王道”吧。

  王方晨的《大马士革剃刀》,颇具汪曾祺小说的风韵。王方晨似乎要将人们的目光拉回属于传统的“老济南”,从方言俚语到济南意象,最有文化味道和底蕴的,还是老实街的两个小人物——理发匠陈玉伋与杂货店主左门鼻。一把剃刀的“两借两还”,展现出老市民阶层的伦理坚守。然而,波折横生,一只被剃刀刮得像“丑鬼”的猫,使得陈左两人的友谊出现很多“暧昧难明”的东西。小说结尾,老实街的拆迁,仿佛一个时代逝去的暗示。大马士革剃刀记录着老街行将消逝的品质,也叹息着人性的复杂晦暗。

  张庆国的《马厩之夜》是一篇另类的“慰安妇题材”小说。中日之间的民族夙仇,人道主义谴责,似乎都不是作者最终落脚所在。在王老爷家祠堂后的马厩,所有惊心动魄的人性挣扎,都表现出大历史对个体生命无情却荒诞的吞噬。那些早有定论的历史概念,如汉奸、地主、慰安妇,也呈现出不同面貌。陈崇正的《碧河往事》也将目光指向历史深处。他的言说方式,却不是内敛式的“历史忧郁”,而是在“伪民俗”的制造中,营造幽灵般的神鬼氛围,借此将“文革”期间发生在碧河的往事打捞出来。陈崇正以广东一带颇具民间特色的“鬼戏”为背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述周初来、母亲、韩芳围绕马甲剧团发生的故事。随着故事不断推进,在作家不断暗示下,那些“文革”往事才从周初来母亲零零碎碎的记忆中冒出来。

  东紫的《腊月往事》直指当下农村“孤老”问题。东紫细腻地展示了孤独的老人与动物之间令人感动的情谊,不动声色地谴责了乡村的道德败坏。陷入绝境的秦三婶没有绝望,也没有刻意报复他人,而是选择了宽容大度与坚韧自强,这为小说增色不少,也使其有别于谴责小说,显现出人性本真力量。张楚的《野象小姐》在苦难中带有浓浓温情。作为男作家,张楚的这篇小说却以女性视角展开,表面写了几个患乳腺癌的女人,实则重点在一个护工,外表粗笨的“野象小姐”。当野象小姐跳起自由自在的钢管舞,生命赋予的灵光让她变成了真正幸福而美丽的女人。张楚的语言细腻但不琐碎,节制又富于节奏感,人物命运的讲述,似是旁逸斜出,却不枝不蔓,在生活真相的探究中,为我们展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实相与生命追求。

  王威廉的《书鱼》想象奇诡,颇有志怪古风。书本中的小虫子,居然跑到一个小职员的喉咙里安家,成了只“应声虫”。小说的奇特之处,并不在于虫子的存在与消失,而在于它和宿主所构成的互文性关系。应声虫能模仿宿主声音,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吞掉宿主的声带,羽化成仙,而现实中的“我”和胡莉,则过着狼狈不堪的房奴生活。通过这个卡夫卡《变形记》似的故事,作家试图唤起的,不仅是荒诞感,更是指向当下现实的强烈批判性。

  艾玛的《歧途》充满真挚情感与奇幻色彩。艾玛以不得志的作家与儿子的关系为切入点,包含了很多话题,如人性的纯真逝去,教育的失败,人世的挫折……艾玛以世相百态为着眼点,笔调却超凡脱俗,讲述“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沧海变幻与人性善美。艾玛的高明之处在于,她能在短篇中以克制隐忍的笔触,将整个故事的重心放在近三分之二的地方,以“故事套故事”的互文写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作家和儿子的故事,“变成人”的灰兔的故事,发生很多重叠和假设,真若“庄生梦蝶”般让人慨叹。

  方方的《惟妙惟肖的爱情》与李洱的《从何说起呢》,是两篇优秀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方方和李洱都曾在上世纪90年代写了很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小说。方方的这篇作品,是她早年《禾呈》的续篇,写的却是当代知识分子在大学校园荒诞的处境。方方的小说,历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她揭示的当代大学知识资本与商业资本、政治资本的勾结,触目惊心。而同样写知识分子,李洱则延续了惯有的节制含蓄却悲悯感伤的笔法。《从何说起呢》恰“无从说起”,故事发生于应物教授的危重病房,在费鸣教授漫不经心的叙述中,我们走入了大学教授、出版商、电视台主持人等文化圈人士的生活迷宫。所有欲望和野心,无耻和平庸,都变成了一次次荒诞表演。当代知识分子精神的迷失在死亡面前,显示出绝望的虚无底色。

  作为有自觉文体探索意识的小说家,蒋一谈短篇小说集《透明》展现了独具魅力的“轻逸”品质。我最喜欢的两篇,《透明》写的是当下社会的“情感逃避”问题,男主人公只有在黑暗餐厅,才能找回内心安稳;《在酒楼上》则出现鲁迅的影子,“鲁迅”不是小说主题或技巧,而是一种致敬,对逝去的美好事物复杂的情感。小说中青年知识分子在金钱、亲情、爱情与自由之间的挣扎与选择,与鲁迅当年揭示的知识分子的时代苦闷,形成了深刻的“互文”。


发表于《小说月报》2015年第3期“小说公会”栏目

 


 

https://mmbiz.qlogo.cn/mmbiz/WNC1s4h9Zyo6akemBMnLDuDTUXDRbgJFwjupHkORSJ7S18CteXN4t2ugW4OGaHWx92xEInsBgAWZF8uz8ulRkw/0

《小说月报》2015年第3期,2015年3月1日出刊,总第423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