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揭晓:余秀华有资格获奖

(2015-03-23 08:49:45)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揭晓:余秀华有资格获奖
|
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揭晓:余秀华有资格获奖

|
[转载]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揭晓:余秀华有资格获奖

|
年度杰出作家:   钱理群 邵燕祥 贾平凹 王蒙 西川
年度小说家:    徐则臣 宁肯 路内 蒋晓云 薛忆沩
年度诗人:     余怒 萧开愚 蓝蓝 杨炼 沈苇
年度散文家:    赵园 止庵 毛尖 沈昌文 祝勇
年度文学评论家:  李洁非 吴晓东 张闳 范晔 金理
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文珍 周嘉宁 蔡崇达 王威廉 余秀华
|


---------------------------------------------
-
从诗歌本身而言,余秀华完全有资格被提名“年度新人”-


南都:对今年文学奖的提名名单,你个人感觉如何?
帅彦:从我个人的角度,我非常认同这份名单,有很多亮点,非常整齐,是一份非常漂亮的年度书单。帅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组委会秘书长)。

南都:今年在提名过程与方法上,有什么变化吗?
帅彦:今年的提名过程与方法跟去年基本相同,只是在提名评委的组成上有变化。今年我们新建立的提名评委专家库,11名提名评委随机抽取产生。提名评委构成主要是两方面:一部分是高校的学者,专业的文学研究者,如申霞艳、荣光启、周立民、陈思等,他们都是文学博士,具备专业的文学审美能力,对文学创作现状也非常熟悉;另一部分是主流媒体的读书编辑,如戴新伟、丁杨、石剑锋等,他们都是有名的“书虫”,阅读范围极广,有独到的文学眼光。诗人李少君先生是提名评委的召集人,同时也是我们终审评委专家库的成员。

南都:今年的提名名单,你提到了“亮点”,指什么?
帅彦:一个是专业的文学眼光;一个是开阔的文学视野。在提名过程中,各种文学体裁、文学样式都得到提名评委的充分尊重。比如,在年度小说家的评选中,写科幻小说的刘慈欣得到很多评委的肯定,只是在最后一轮才以一票之差遗憾落选;写文学评论出身的刘禾,2014年的作品《六个字母的解法》是一部实验性很强的作品,甚至于很难归类,这一作品也进入了评委们的视野,一直杀入“年度小说”的第三轮,尽管刘禾之前没有写过小说。再比如,写青春小说成名的笛安,今年杀入了“年度小说家”提名,她的新作《南方有令秧》受到很多评委青睐。
  此外,今年的提名过程充分体现了“华语文学”的概念,港台和海外华语文学得到充分的关注,比如进入小说家提名的薛忆沩,长期旅居加拿大。另外像王鼎钧、陈冠中等人也都进入了提名,只是在最后落选。评委们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大陆作家,更没有所谓的文学圈子的概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人奖的候选让我眼前一亮,都是新锐作家,年青,有写作实力。

南都:今年提名过程竞争激烈吗?
帅彦:每一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提名环节都竞争激烈,每个奖项的提名都让提名评委难以取舍,今年的提名也同样如此。能够进入提名评委视野的作品肯定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按照评选规则,要求他们每一轮都从这些优秀作品中淘汰掉一部分,这非常不容易。所以,每一轮的提名竞争都很激烈,得票非常接近。

南都:今年的提名,竞争最激烈的是哪个奖项?
帅彦:三轮提名,年度小说家的提名竞争最为激烈。尤其到第三轮,得票非常平均。王小妮的作品《1966》、刘禾的《六个字母的解法》、张翎的《阵痛》,得票也非常高,只是在最后遗憾落选。另外,杰出作家奖的竞争在最后也是白热化,高尔泰的《草色连云》、杨绛的《洗澡之后》、王鼎钧的《白纸的传奇》以及刘醒龙的作品也得到很多提名评委的认可。都是重要的作家,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谁都有资格进入最终的提名,每一轮都是一次艰难的选择。

南都:落选作品中,有没有你个人特别喜欢的作品?
帅彦:肯定有我个人很喜欢的作品,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是遗憾了。比如《南方有令秧》、《1966》,我个人都很喜欢,但最后落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趣味,我完全尊重评委们的选择,也认同他们的专业眼光。

南都:我注意到,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的提名名单中包括了去年底大热的诗人余秀华,出于什么考虑?
帅彦:这并不是一个设计出的结果,所以谈不上什么考虑。作为大奖的主办方,我们只是搭建评奖评委,对于评奖过程和评奖结果,完全不干涉。我们完全尊重和信任评委们的专业眼光,认同他们的评奖结果。从我个人而言,从诗歌写作本身而言,余秀华的诗歌写作是有资格进入年度新人奖的提名的,她的诗歌写作代表着一种传统的风格,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南都:今年会举办华语文学周的活动吗?
帅彦:今年我们还是会举办华语文学周的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华语文学周的主办,将一个文学评奖变成一次文学的盛会,促成文学圈朋友们的交流,也促成文学名家与普通读者的交流。今年的文学周,我们将在顺德及广州开展一系列文学活动,包括文学沙龙、名家演讲、文学论坛、诗歌朗诵会、读者见面会、文学采风等等,而文学周活动的高潮和核心当然是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华语文学周的启动时间会在4月下旬。

|采写:南都记者 高远 实习生 余梦妮


-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正式启动-


  近日,由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主办的。评选目前已进入到提名环节,11名提名评委将进行三轮提名,选出最后的提名名单。今年评审环节的一个变化是,新建立了提名评委库,11名提名评委从评委库中随机产生。据透露,今年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在奖项设置中新增设“年度网络小说”奖项,这一新增奖项将单独评选,由网民和评委共同选出。组委会副主任、南都常务副总编崔向红表示,本届评选将继续坚持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理念,坚持公正、独立和创造的原则,坚持艺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并重,希望能评选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据悉,目前提名正在进行,最终的提名名单预计将于3月初出炉。

不能无视网络小说发展
  自2003年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发起主办,每年主办一次,今年已是第13届。在去年的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上,作家余华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大奖”,作家田耳、张执浩、李辉、孙郁、赵志明分别获得“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学评论家”、“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项。在往届评选中,史铁生、莫言、格非、贾平凹、阿来等都曾获过“年度杰出作家”的荣誉。
  据介绍,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今年的一个最大变化是在原有的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年度散文家、年度诗人、年度文学评论家、年度潜力新人六个奖项外,新增“年度网络小说”奖项。组委会副主任崔向红向记者表示,网络小说发展近二十年,已日趋成熟,也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不能无视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倡导的精神是“反抗遮蔽,崇尚创造”,因此将网络文学纳入评奖范围也应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一种责任以及对文学的担当。
  大奖组委会秘书长帅彦向南都记者介绍,“在往届评奖中,一些网络上成名的作家,也曾进入文学奖的提名,比如慕容雪村、宝树、飞氘、绿妖等,只不过他们参评的是实体出版的纸质书。”对于网络文学,华语文学大奖已关注很久。今年,只是往前再跨了一步,将纯粹的网络小说纳入视野。“通过增设年度网络小说这一奖项,我们的文学地图就更完整了。”帅彦说。
  据悉,与往年一致,除年度杰出作家将获得15万元奖金外,其他奖项都将各获得3万元奖金。而新增的年度网络小说奖项,总奖金也是3万元。

建立提名评委库
  据记者了解,今年的评审仍是分提名与终审两个环节。11名提名评委经三轮提名,得出每个奖项5人的提名名单(年度杰出作家一项限提名3人);7名终审评委再经两轮实名投票,从每个奖项的候选作品中选出最后的获奖者。而新增的“年度网络小说”奖项,则单独进行评选,由网民与专业评委共同选出,专业评委将主要由网络文学网站的编辑构成。
  评选程序虽与以往一致,但今年的提名评委有了一定的变化。据帅彦介绍,与终审评委一样,今年建立了提名评委库,提名评委从评委库中产生。今年的提名评委主要由青年学者和大众媒体的资深读书编辑构成。“建立提名评委库,主要还是为了保证提名过程的公开、公平与透明。”帅彦说,而之所以选择青年评论家和资深媒体人担任提名评委,主要是考虑到两者的互补性。学者对文学有判断力,媒体人则能保证文学视野的足够宽广。另外,帅彦还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既然有传媒,在提名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媒体的因素,也是题中之义。
  据悉,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提名将于2月底结束,决出每个奖项5人的最终提名名单,预计将于3月中旬进行终审,4月中旬在顺德举行颁奖典礼。


-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基本架构-

|主任:曹轲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都报系总裁

|副主任:崔向红
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

|秘书长:帅彦
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编辑、文学博士

|终审评委(排名不分先后;评委会召集人:谢有顺)

阿来
著名作家,著有《尘埃落定》、《空山》、《瞻对》等。

徐敬亚
文学评论家,著有《崛起的诗群》、《不原谅历史》等。

阎晶明
《文艺报》总编辑,著有《鲁迅的文化视野》、《我愿小说气势如虹》、《叙说所有》等。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文学史的兴起》、《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当代文学的“历史化”》等。

程永新
《收获》杂志执行主编,著有《一个人的文学史》、《到处都在下雪》等。

谢有顺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话语的德性》、《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文学如何立心》等。

帅彦
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编辑、文学博士


|提名评委(排名不分先后;提名委员会召集人:李少君)

李少君
诗人,《诗刊》社副主编,著有《李少君自选集》、《草根集》、《自然集》。

申霞艳
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

周立民
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著有《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等。

荣光启
学者,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有《“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论》、《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等。

黄平
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贾平凹小说论稿》、《80后写作与中国梦》、《大时代与小时代》等。

李德南
学者,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著有《遍地伤花》。

陈思
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室,著有《现实的多重皱褶》。

戴新伟
媒体人,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主任。

石剑锋
媒体人,澎湃新闻文化新闻主编。

丁杨
媒体人,中华读书报编辑,记者。

姜妍
媒体人,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