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学要如何与“跑奖”划清界限

(2015-03-21 08:23:30)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文学要如何与“跑奖”划清界限
屈旌

将于今年颁奖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日前正式启动,“评奖纪律”中明确指出,“严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颇为引人注目。记者了解,当下国内的一些文学奖项“人情味”颇浓,而有越发隐蔽的趋势。

拒绝刺眼的“跑奖”,本应是文学奖项评选底线。但这个问题一再被重申,也从侧面反映出,令人不齿的“跑奖”,已成为文学奖项避不开的污点。

权威奖项的奖金虽然不高,但得奖就意味着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在文学商业化的当下,这也意味着市场身价。君不见,莫言得了诺贝尔奖之后,门口的萝卜都被人拔光了吗?而类似“茅奖”、“鲁奖”之类的国家文学奖,往往被地方视为文化发展的成绩,得奖者不仅有名利双收,在发展上也更顺风顺水。说到底,这些事和文学作品脱离了关系,听上去更像是商界官场的上位法则。但就是这样“唯奖项论”的虚荣名利观,让文学奖评选变了味,走了样。

讨人厌的“跑奖”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界定起来很麻烦。你说是人情请托,他说是作品交流,你说是送礼吃饭,他说是朋友往来,没个标准。所以,权威文学奖如果真想维护自身纯洁性,不妨在评奖前给评委设立“避嫌期”,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各避嫌疑,既保证了评奖的公正性,也省去了许多口水官司,让大众的关注度回到文学上来。

来源:楚天都市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