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庞余亮: 当毕飞宇遇到毕飞宇

(2015-03-15 15:32:26)
标签:

文学评论

分类: 自由典藏

庞余亮: <wbr>当毕飞宇遇到毕飞宇

当毕飞宇遇到毕飞宇

 
 
作者:庞余亮    原载:《 中华读书报》2015年3月11日第3版

 

        读完这本《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头脑中闪过一句诗:

     “原木滚滚而下……”

       是的,“原木”。更多的“原木”,被毕飞宇慷慨地伐下,带着饱满的汁液和奇异的木香,滚下山来,撞击着山下已被电脑碎片格式化了的我们。

      “撞击”的动能势不可挡,随便翻开哪一页,都可以感受到毕飞宇那沸腾的倾诉——最后合上这本厚达420页的书,心头一念,世间有如此好的声音,多么需要有好耳朵去倾听。

       评论家张莉是有福的,毕飞宇为我们砍伐原木的时候,她是最初的倾听者和“喊山人”。从毕飞宇的成长,到毕飞宇的经历,再到文学的质地,再到毕飞宇的阅读,还有他的写作历史,在那崭新的原木切口,有持久弥散的坦诚,如负氧离子。

       关于阅读部分的那段对话率先亮相在《天涯》杂志的头条,杂志把其中的部分发到微信上,被转得如敏感传言般火热。

       ——沉实又诚实的原木也有了敏感传言般的待遇!

       这世界上,很多作家在读者的渴望中谈写作和阅读都很玄妙,说左,说右,却不肯显示自己的内心,就如佛,我们顺着佛的手指去看心中的月亮,往往看到了佛的手指但没有看到月亮。看不到月亮的我们从来都是自责,而不想去追究“佛”的责任。其实是这些作家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作家们总是不肯和我们共坐一只接地气的蒲团。因为胆怯?因为狡猾?还是因为他们的躲闪如武侠高手?

       还是不说那些“佛”一样玄妙的作家吧,回到这本《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中来做一次“砍伐”式的检验。时光的斧头,真理的斧头,或者窥视的斧头,都可以陪着毕飞宇一起砍伐。毕飞宇的文学观,阅读史,创作的秘诀,立场,禁忌,还有他的喜好和厌恶,都在那些滚滚而下的“原木”中。

       “我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非常害怕,得手之后几乎是狂奔。可是,知青偷了东西之后特别镇定,严格地说,不像是偷,更像拿,脚步很慢,一点也不慌。”

        这是一把好钥匙,和知青一起做小偷的毕飞宇是不是想到与那个多年后写《平原》的毕飞宇是同一个人呢?

      “我从小就害怕寒暑假,因为我的家在学校里,一到了寒暑假,全空了,所有的教室都是空的,全是桌椅,门窗上贴着封条,感觉很不对的,它让我有说不出的孤独感,天天盼着开学。”

        在此,可以发现通向毕飞宇的小说中与生俱来的宇宙感的林中小道了。

       “……对我来说,施耐庵就是我老乡,施家桥村有他的墓,离我生活过的村庄也就几里路。你还记得《玉米》中玉米的母亲吧?她叫施桂芳,在我的小说里,她就来自施家桥村。”

       “《红楼梦》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处理日常,也就是及物。但是,《红楼梦》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又不在这里,它的语言是可以从及物当中脱离开来的。”

        这两段话,是不是可以解开毕飞宇《玉米》中的密码呢?

        读书,写作,锻炼。纯粹的毕飞宇,就这样,把自己作为牺牲献给了小说。

        李敬泽说毕飞宇是一个好吃的人终于做了厨子,而作为对话者张莉则如此说:“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必须是棋来有子,必须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我认为他在这本书里所做的那些回顾,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小说家扎过的那些马步。所以你会知道,这个小说家不是凭空而来,他有他的学养和自我完善。”

       不是凭空而来。扎马步。自我完善。

       这三个判断,是对这滚滚而下的原木们的总结词,也是这本《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的最好推荐词。

       是的,毕飞宇面对毕飞宇的时候,他不胆怯,也不躲闪,而是点燃。原木们的火焰,毕飞宇的火焰,令这个文学的冬天如此迷人。

       我身边的一位老作家也被毕飞宇的原木之火点燃了,他激动地对我说了很多的话,有一句可以转达:“……这是一本可以读上20遍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