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文学期刊界的一面旗帜,《人民文学》在新媒体的合作与尝试上也遥遥领先,杂志官网、官博开通已近十年。如今,《人民文学》在新媒体融合上又如鱼得水,自主开发了App平台“人民文学醒客”,又设立微信公众号,粉丝和关注度一再攀升。主编施战军因此感慨:微信还是有文学天地!另外国字号文学期刊《当代》《十月》《收获》等也纷纷深耕网络阵地。文学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人民文学》试水新媒体
早期《人民文学》网站开通,主要是及时发布文学活动消息以及刊发目录,方便大家邮购。
“如果只在网站或微信上刊发当期的内容,那跟杂志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希望争取和读者互动,因此在微博上开辟了‘近作短评’征文,每半年评一次奖;还设计了双周话题,增加了历史上的本期等等栏目。”施战军说。
《人民文学》在微信公众号的发布内容上想了很多“招”:一是宣传当期的杂志,刊发目录、卷首语和重点篇目片段;二是专门设立作家小辑,刊发创作谈和评论;三是设立多种功能,如消息树、微店铺、小助手等工具,还有往期杂志回顾。如今,微信的这些工作已成为常规化运作,定期更新,并有专人管理。
2014年10月,《人民文学》个性化App醒客正式上线运营。类似于“豆瓣阅读”的丰富而分类清晰的内容,醒客跟微信公众号捆绑在一起,又有自己的独立性,醒客的“盒子”是平台重要的内容组合方式,读者能从中查到很多资料,类似开放的公益图书馆。
施战军希望,《人民文学》在与新媒体融合上的实践、在全媒体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支持,做出更大的影响,带动大家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学。
他认为最可靠的方式,是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在保证导向正确的情况下,“自主开发、独立运营。”
《十月》借网络打造文学共同体
《十月》与新媒体的合作包括,利用新浪微博、博客、豆瓣小站等工具,定期公布、更新期刊目录与封面,进行杂志社各种文学活动的宣传、各种启示及消息的发布、重点作家作品的推介,并与《十月》作者、读者群体互动交流,利用百度云盘、百度知道等平台,发布、分享目录文档等相关资料。
2014年,《十月》在亚马逊Kindle线上商店推出了期刊电子版出售。2015年起,《十月·长篇小说》通过北京报刊发行局捆绑销售期刊电子版。
目前,《十月》杂志已开通官方博客和微博,微博、微信就“中俄十月”“三十五周年”“十月文学奖”“小说新干线”等特色文学活动的现场消息发布与互动,读者参与热情很高。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构建出一个《十月》文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内部形成了某种公共的情感体验和智力生活,比如读者对《涂自强和个人悲伤》《滚钩》和《世上已无陈金芳》等作品的热评和讨论。
《小说月报》借力新媒体与读者互动
从2010年开始,《小说月报》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账号“小说月报微博”,充分利用微博“即时互动”的技术优势,以关注、转发、评论等方式,与活跃于微博的作家、评论家、编辑以及普通读者互动,形成了一个多向立体网络式的互动平台。读者随时发表对某篇小说的赞扬、批评或质疑,甚至参与讨论小说情节发展的可能,不仅引导了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给予作者新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刊物未来的选题策划积累了可供参考的读者反馈。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晨亮介绍说,这样的互动过程不仅有效宣传了刊物的内容,带动微博上更多年轻读者关注小说、关注小说月报。
2013年5月《小说月报》又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在每期新刊物面世前,将每篇新作的精彩片段与创作谈、评论等编辑为一个小专题,逐日发布给订阅者;同时开设了“小说新声”、“周末分享”、“微言小说”等不同栏目,将《小说月报》纸质刊物所无法呈现的作家创作感言、读者阅读心得、文坛潮流脉动等信息每日发布给用户。《小说月报》在微博、微信上的经营在国内文学期刊中走在了前面,成为第一家在刊物封底印上了微博、微信二维码的文学期刊。除了刊物微信、微博的经营,201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还将以旗下四家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散文、散文海外版)为主体,推出全新形态的文学网站:百花文学网。尝试用有声散文、小说改编微电影等全新媒体形式推广纯文学阅读,努力在这个“富媒体时代”营建一个“文学小花园”。
《收获》借数字化争取年轻读者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认为,文学期刊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阅读方式跟电子时代的阅读方式怎么交接,读者层的更替如何适应,还需要以新的方式探索。”程永新说,2014年《收获》做了很多努力争取年轻读者对纯文学的关注,比如连续两期推出年轻作家专号,并在巴金纪念活动中举办首届《收获》论坛,主题就是讨论以80后为主的年轻作家。
这些举措固然会带动年轻一代对文学的关注,但是不能否认,从写作、出品到引导读者、影响读者,如同生物链般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推动,年轻读者对传统刊物的关注也需要慢慢培育,因此期刊的数字出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新媒体合作中,程永新坦言技术性的工作耗费较大精力。“除了介绍新的内容,《收获》还刊登过去的作品,这就必须争取作家们的授权。但是作家的长篇小说在刊物发表后会出书,图书版权往往和电子版权连在一起,因此版权争取就有些困难。”尽管如此,从2015年的征订情况看,纸质订阅比较平稳,《收获》的淘宝店和亚马逊店的销售也稳步增长,尤其可喜的是,微信公众订阅号已有4万多人。
但是,因为《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或不健全,造成了网络侵权的界定之难,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期刊发表的中、短篇幅作品的网络版权被盗用或贱卖,一些文学期刊和选刊也曾因此被作者告上了法庭。
内容仍是文学期刊的最大价值
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对文学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很难想象甲骨文和竹简时代能产生、流通像《红楼梦》那样的鸿篇巨制。网络的兴起无疑也会对文学的流通甚至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对博客、微博、微信,作为传统文学期刊不可能视而不见。《钟山》主编贾梦玮说:“但我们也认识到,网络也只是媒体,它对文学内容、文学精神无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先进、快捷的媒体,如果没有优秀的内容,也只能是‘空转’。所以《钟山》的核心任务还是发现、催生优秀的文学作品,用文学的形式表现人在网络时代的灵肉遭际和困境。在此前提下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网络不是文学的敌人,也不是文学的救星,他是文学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