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2015-03-14 08:05:22)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一、伤痕之上,生机之下,她是那缝隙里的尘埃。
    她自杀,未遂,只因他忘记她的生日,没有礼物,没有陪她。两个人的关系敏感——她是有夫之妇,貌美如花;他是退役飞行员,活力四射。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二战之后,人们还未脱去浮躁之气。
    如果以死相挟,那么,爱情该如何继续?他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还有被捆绑的不自由。
    为此,他要离开她,很坚决。她差一点又蹈了安娜·卡列尼娜的覆辙——卧轨自杀。
    丈夫来看她,送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他会记得她的每一个生日。冷风中,他劝她坐进车里。他的关心是他良好教养的产物,恰到好处,温文尔雅。沉稳内敛的他,跻身上流,身份高贵。分开十个月了,看见她的困境,他还是愿意帮她。他甚至同意与她离婚。
    她抱以一贯的矜持和淡漠,对于他的帮助,对于他的离婚——曾经抱怨她不离婚的飞行员,已经不会回头了。他去了南美洲,从事他熟悉的飞行职业。
    清晨,她站在窗前,拉开窗帘。她已经哭过了。她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擦皮鞋,他则留下他的高尔夫球杆,要她卖了交房租。她望着他含泪的眼睛说“谢谢”。
    她站在窗前,像前一天一样。在拉上窗帘与拉开窗帘的短短一个昼夜里,她经历了与情人的生离,与自己的死别。
    镜头,就在窗帘的开合之间,将她的意识铺开,向前延伸——于是,优雅的古典音乐,流淌的复古色彩,将往日情怀缓慢抒写,与丈夫的死水微澜,与飞行员的激情荡漾……
    仿佛过完了一生,她却还站在窗前。窗外,战后的残垣断壁挂满青绿苔藓,生机,正在伤痕之上悄悄蕴育。
    二、纵身热情,义无反顾。
    罗素认为,热情,是幸福者最普遍、最显著的标志。
    丈夫、婆婆,她与他们简单的对话,已经听出了长期的关系——他们更关注自己空虚的内心,而不见外部世界的万千姿态。
    对所谓上流社会流行的运动表现出的热情,完全是他们标签化与程式化的附庸,还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对她的漠视与讥讽,将激起她压抑已久的生命热情。
    她与丈夫分床。无论是谁,不能激发他人的性爱,都是人生的极大不幸。
    她的不幸如此深重,她的叛逆才会不留后路。无激情,勿宁死。
    三、逃避大于向往。
    她与飞行员的恋情,显然不是最好的恋情。
    她是急于跳出,急于投入,所以,只要遇上,哪怕是一星星的热情之火,她都不会挑剔其它。
    什么是最好之爱?全心向往新的欢愉,而非逃避旧的不幸。
    她的逃避显然大于向往。
    她与他的交集,只在那有限的“热情”上;她与他无法重合的部分,太多太大,远远超出了她能控制的范围。
    四、控制,导致失控。
    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彼此的相互关爱。愉悦接受,自然奉献。
    这当中包含了极大的安全感。怎样的感觉是安全的?肯定、景仰,和随之而来的包容。
    她与飞行员看画展而起的口角,源于两个人不同阶层欣赏水平的不同,这根本无法融合。就算他说了笑话,她笑了,那也是违心的笑,虚伪的笑,就如他们一起在酒吧里听军人耳熟能详的《You Belong To Me》时,她那浅浅的笑。而他引以为豪的战争生活,已遗憾地成为过去,并不能像他所希望的,捍卫上流社会今后的生活了。
    他以过去的英雄情结炫耀,却使他流于浅薄;她骨子里深埋的如莎翁十四行诗般的清雅,岂能为战争的残烟所熏染?!
    他在她的世界之外飞翔,只有那阳光般的热情,如一支遗落的羽毛,被她捡拾,被她紧紧抓住不放。
    而他总是远远地飞着,留给她深深的不安。
    她越来越抓不住他了。死,是最好的控制。他若爱她,就不会漠视她的牺牲。
    她错得太厉害了——他如果真是带给她幸福的人,她就根本不可能走到“死”的那一步。
    果然,他逃了。
    其实,除了贪图她的美貌,他什么也不能给她。
    稳定的收入(她总是交不上房租)、令人羡慕的职业(他嫉妒他丈夫是个律师)——她轻视并放弃的那些,却是他内心的向往。
    在那可怜的交集之外,两个人还有着严重的错位。(有趣的是,飞行员与她丈夫正是玩高尔夫的球友,两个人的交集,改变不了两个人分属于不同阶层的事实,却导致了她的取舍。最后,两个男人都放弃了这个运动——与她自然不无关系。)
    而控制导致的失控,不言而喻。
    五、幻灭之后的期冀
    她那个时代,以已婚身份与情人同居,将会承受非常大的道德舆论压力。
    所以,她的“死”应该还有另外的说法。
    以她的聪慧和领悟,即使开始执迷,她后来也应该清楚他不是她的全部,虽然她对不能理解的丈夫说:“他把他给了我。”——他给她的“他”,不过是她想要的“他”,是他身上众多特质中,最阳光、最热烈的那一部分。
    当她选择背叛与出走,选择没有名分地与人“私通”(这个词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她还有着深深的羞耻感,以及幻灭后的罪恶感。
    “死”过之后,在铁轨处的恍惚,她毕竟醒来了——没有第二次去“死”。
     当飞行员真的离开,当她立于窗前,当她哭过,当她微笑——你看着她,想象着她的以后。
    不会回头了,所以,也不会死。她已告别了过去,告别了逃离。
    你和她一起,看到伤感却安恬的街道,看到覆盖了战争伤痕的、绿茸茸的生机。
    她在幸福的路上,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转载]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转载]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转载]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转载]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转载]幸福的一小步——电影《蔚蓝深海》观后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