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的春节 中国的味儿

(2015-03-05 12:50:54)
标签:

情感

分类: 自由典藏

故乡的春节 中国的味儿



 

 

故乡的春节 中国的味儿

 

 

■作者:马晓溪 姜宇佳   原载:《文学报》2015年3月5日第22版

 

    故乡的春节是用糯米酒酿成的,是用亲人的笑声编织成的,是用浓浓的乡愁包裹成的。只有在故乡过春节,那才叫一个“年”。有时候,再多的鲜花和掌声也比不上与家人围坐一桌的感动,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抵不过妈妈亲手包的饺子。本期《贵圈》请来自天南地北的明星执笔,讲述他们关于故乡、关于春节的记忆。
  
                                      李 

                        北京———家的味道是永远复制不了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餐,唏哩哗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我打小儿一到过年,姥姥就经常念叨这些。我们家很传统,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蒸馒头、贴窗花、炸排骨、炖肉、排队买花生瓜子。还记得小时候一大家子忙着做年夜饭的情景:大人们洗菜做饭,年纪大的孩子帮着打打下手,小一点的孩子就旁边看看热闹。我嘛,不捣乱就是帮最大的忙了。
  除夕夜的饭桌上鸡鸭鱼肉必须都有,我家会吃一些有特别寓意的东西,比如米粉肉、四喜丸子,象征团团圆圆。饺子当然是最重要的,将饺子端到饭桌上,才意味着年夜饭的正式开始。如今出门在外,吃过各种各样的饺子———海参鲍鱼甚至黄金水饺,但最想念的还是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带着自己家里的味道,复制不了。
  要是家里有过世的老人,春节那天中午要把他“接回来”,然后年夜饭的时候会给他摆上碗筷,家里也会供起照片,前面摆上水果点心,等到晚上再“送走”。另外,过年的时候大人们也会扔几双鞋,取谐音“扔邪”吧。
  过年期间,北京会出现平日少有的悠闲和清静,真的像小时候一样,路上没什么车、大家的步伐都很慢,那种感觉特别踏实,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最热闹的地方还数庙会,小吃啊、玩具啊,平常不让买的这会儿家长都让了,从小我就痴迷赛车,庙会上我也只对玩具车感兴趣。
  现在工作忙,我已经连续好几年在剧组过年了。今年也一样,估计剧组会给我放半天假,回家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然后再赶紧回来拍戏。所以,通常我过年的安排就是,拍戏拍戏再拍戏。演员这个职业就是这样。在这儿也给春节同样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朋友们致敬。

                                               范冰冰

                             山东烟台———过年是简单普通的快乐
  春节团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为工作原因好多亲戚朋友一整年都见不到面,借着过节的机会能好好聚一聚,所以每年我都挺期待的,奶奶和姥爷也是一年都在盼着这一天,所以回家过年也成了我不变的行程。我确实特别享受那种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这是我一年最放松的时候,这种温馨的氛围也能让我忘了一年工作的辛苦。
  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就是有一桌子好吃的饭菜,我们小孩子在一块抢着吃喜欢的菜,到了十二点就可以出去放鞭炮,稍微大点还会跟小大人似的帮忙洗菜、端菜。那时候都是妈妈张罗饭菜,红烧鱼和饺子是每年的固定菜,也是我的最爱。她忙着做饭的时候都怕小孩子捣乱,所以我们都会跑到院里玩儿。
  全家人一起包团圆饺子是大年三十的重头戏,我们家会挑一只饺子里放硬币,如果谁吃到了这只饺子就会幸福一整年。还记得有一年,我和家里亲戚的孩子比着看谁吃的饺子多,差点撑坏我,那时候就是很简单很普通的快乐。现在哪里吃都很方便,我们家也都改到在外面聚餐了。
  如果春节回不了家,我肯定就是在剧组。记得那年拍《金大班》的时候,我是在剧组过的除夕,当时爸爸妈妈都来了,整个剧组大家庭一起过年也很有气氛,但我最想念的还是家里的老人。

                                              秦海璐

                                辽宁大连———过节前要“四面搓”
  在我们那儿,从农历冬至这一天开始,基本就要开始为春节做准备了。辽宁过年最特别的习俗是节前必须先洗个澡,把全身搓得非常干净,简称“四面搓”,为了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年。
  小时候过年最难忘的记忆莫过于妈妈给我做新衣服。这衣服有讲究,必须一左一右有俩兜,拜年的时候我就把大人们给的零食放进小兜里,然后回家放到小盒里,再去下一家拜年,回来又有新零食再放进盒子,最后攒好多好多零食,特别开心。
  我家的年夜饭特别丰盛,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叫做“十全十美全家福”,里面有里脊肉片、香菇、虾仁、鹌鹑蛋、贝丁、花刀龙鱼片、海蛎子、海参、海螺肉、香菜这10种材料,离家在外的时候我最想念的也是这道菜,除了味鲜,还有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北方人过春节都会吃饺子,我们大连人爱吃酸菜馅的,还喜欢在馅里加海蛎子。
  现在每到过年,我都归心似箭,累了一年,睡在妈妈身边的时候心里最踏实,也趁这个时候让自己全身心的放松和休息。其实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今年是我有了孩子的第一个春节,感觉很特别,让我亲手做件新衣服给他估计有点难度,但我希望能够把过年这种温暖的感觉传递给他,等他长大了会有满满的爱的回忆。

                                              胡海泉

                             辽宁沈阳———那年我带着父母上春晚
  我们70后这一代人过年往往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小时候所有亲人、十几个兄弟姐妹坐在一桌吃饭是每年必须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兄弟姐妹之间会玩捉迷藏,像我们北方人会打雪仗,或者孩子一多就会恶作剧捣蛋。现在想想都是很有意思的回忆。
  这种团圆在现在已经很难了,我们这代人好多都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无法像小时候那样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尤其是当艺人之后,春节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
  2012年的春节是我最难忘的,我带着父母一起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演唱东北民歌《小拜年》。一开始父亲百般拒绝,我就动员他们说:“这就是家人在一起过年啊,也给全国人民拜年啊,多好啊!”当时父亲穿的衣服裤子都是在我衣柜里临时选的,母亲的衣服就是平时在家做饭穿的。
  我们表演完了,就坐在台下圆桌看接下来的春晚节目。从进央视演播大厅那一刻起,手机全关了,等春晚结束,都是大年初一凌晨了。当我再次打开手机,看到短信爆满,不下几百条,都是亲友发来拜年的,为我们上了春晚而高兴、祝贺……那种心情,想想够回味一辈子了。

                                                朱亚文

                              江苏盐城———我和春节的特殊“纠葛”
  对于我父亲而言,他非常在意那顿除夕饭,他觉得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都是从这顿饭算起,所以每年的年夜饭他都特别尽心尽力,而且每道菜都有名头。芋头叫“育好人”、狮子头叫“团团圆圆”,猪大肠叫“弯弯顺”,青菜豆腐“保平安”,总之各种菜名之前都有句吉祥话。
  吃过年夜饭就算正经过年了,收拾完碗筷稍微休息一会儿,临近午夜晚辈就要给长辈拜年。这是我小时候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像嘴上抹了蜂蜜,高喊“寿比南山”、“长命百岁”这类的话讨老人欢心。等到大年初一,我们盐城不像北方那样一大早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象征着来年团团圆圆。
  过年串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家家户户也得备一些瓜子糖果以便招待亲戚。瓜子、花生、糖果就不多说了,说一说我们这儿的特产———阜宁大糕(以糯米粉精制而成,口感香甜、滋润)。这是必不可少的,意味着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步步登高。
  要问春节有啥难忘的事,还真有一件“刻骨铭心”的。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鼻梁上有道疤,那是我三岁的时候,春节在爷爷家过,因为贪嘴想要吃点甜食,摔了一跤留下来的。那时候真是嘴馋得要命,不过想想,这道疤跟着我到现在,也算是我和春节的一段特殊“纠葛”吧!

                                                 刘涛

                                 江西南昌———最爱妈妈做的福羹
  家乡的年味特别浓,从小年夜开始到正月十五这段期间,都有很多不同的讲究。老一辈的南昌人对于“祭灶”一定不会陌生,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之情的表达。在南昌,祭灶的时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爷上天”。我听家里长辈说,玉皇大帝给每家每户都安排了一个灶王爷,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每年在这一天,灶王爷会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报告各家各户在一年里所做的善事和恶事,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神像前供奉糖果、年糕,希望灶王爷吃了糖果,汇报时会说好话。
  除了祭灶王爷之外,南昌人还十分重视财神,正月初五这天正是南昌人认为的财神生日。在这天,南昌人一方面要准备“接财”,而另一方面则要“送穷”。在南昌还有一种古老的年俗叫做“偷年”或者“摸年”,是专门为除夕晚归的人“定制”的习俗。“偷年”就是偷偷过年的意思。有些人因为各种事情而导致除夕夜很晚才回到家中,而年夜饭已经吃完。这时,晚归的人想要吃年夜饭,家人就会为他再加三道菜,把家中的灯火熄灭,让他在黑夜中把年夜饭吃完,这就是“偷年”。
  在南昌有句俗话叫“过了元宵罢了灯”,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的闹花灯也是我很期待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还会有舞狮舞龙的表演,特别热闹。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为过年操劳,为了让家人过一个丰盛的新年,妈妈要忙上半个多月,白天外出采购,晚上打点节日琐事。看着妈妈忙碌的样子,我也会帮把手。
  红烧鱼、煲汤和炒米粉都是年夜饭会有的。我们家乡还有一种特别的食物,叫福羹,里面有荤有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添加食材。每年过年妈妈都会做福羹给我们吃,过年我最期待的食物就是这个,味道好的同时也承载着美好的寓意。

                                            张靓颖

                            四川成都———跟外婆做腊肠的日子
  四川人的年夜饭可以没有鸡鸭鱼肉,但不能没有川味腌腊。用松树叶、柏树枝和花生壳熏制一周后,腊肠就可以挂在灶头上或者屋檐下了。仔细想想,老天爷为人们提供“腊”这个季节,是精心考虑过的,“腊货”特别香,保存的时间也特别长。
  我常常想起和外婆一起做腊肠的情景:她灌肠,我就在旁边用针帮她戳眼。外婆特别疼我,总会在年夜饭前偷偷留出一大节的腊肠,或者腊肉、酥肉给我,让我趁热拌点辣椒或者花椒面什么的先解解馋。
  每年过年回家我都有点小感慨:自己“北漂”这么多年,走了很远的路,见过各色人等,登上过各种舞台,但在我心中家乡永远是最安全、最舒服的地方。因为什么好的东西都看完了之后,你反而就觉得没有什么更好的了,还是觉得最熟悉的地方是最好的,我以后养老一定会回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