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春节 中国的味儿

标签:
情感 |
分类: 自由典藏 |
故乡的春节 中国的味儿
■作者:马晓溪 姜宇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餐,唏哩哗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我打小儿一到过年,姥姥就经常念叨这些。我们家很传统,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蒸馒头、贴窗花、炸排骨、炖肉、排队买花生瓜子。还记得小时候一大家子忙着做年夜饭的情景:大人们洗菜做饭,年纪大的孩子帮着打打下手,小一点的孩子就旁边看看热闹。我嘛,不捣乱就是帮最大的忙了。
除夕夜的饭桌上鸡鸭鱼肉必须都有,我家会吃一些有特别寓意的东西,比如米粉肉、四喜丸子,象征团团圆圆。饺子当然是最重要的,将饺子端到饭桌上,才意味着年夜饭的正式开始。如今出门在外,吃过各种各样的饺子———海参鲍鱼甚至黄金水饺,但最想念的还是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带着自己家里的味道,复制不了。
要是家里有过世的老人,春节那天中午要把他“接回来”,然后年夜饭的时候会给他摆上碗筷,家里也会供起照片,前面摆上水果点心,等到晚上再“送走”。另外,过年的时候大人们也会扔几双鞋,取谐音“扔邪”吧。
过年期间,北京会出现平日少有的悠闲和清静,真的像小时候一样,路上没什么车、大家的步伐都很慢,那种感觉特别踏实,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最热闹的地方还数庙会,小吃啊、玩具啊,平常不让买的这会儿家长都让了,从小我就痴迷赛车,庙会上我也只对玩具车感兴趣。
现在工作忙,我已经连续好几年在剧组过年了。今年也一样,估计剧组会给我放半天假,回家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然后再赶紧回来拍戏。所以,通常我过年的安排就是,拍戏拍戏再拍戏。演员这个职业就是这样。在这儿也给春节同样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朋友们致敬。
春节团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为工作原因好多亲戚朋友一整年都见不到面,借着过节的机会能好好聚一聚,所以每年我都挺期待的,奶奶和姥爷也是一年都在盼着这一天,所以回家过年也成了我不变的行程。我确实特别享受那种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这是我一年最放松的时候,这种温馨的氛围也能让我忘了一年工作的辛苦。
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就是有一桌子好吃的饭菜,我们小孩子在一块抢着吃喜欢的菜,到了十二点就可以出去放鞭炮,稍微大点还会跟小大人似的帮忙洗菜、端菜。那时候都是妈妈张罗饭菜,红烧鱼和饺子是每年的固定菜,也是我的最爱。她忙着做饭的时候都怕小孩子捣乱,所以我们都会跑到院里玩儿。
全家人一起包团圆饺子是大年三十的重头戏,我们家会挑一只饺子里放硬币,如果谁吃到了这只饺子就会幸福一整年。还记得有一年,我和家里亲戚的孩子比着看谁吃的饺子多,差点撑坏我,那时候就是很简单很普通的快乐。现在哪里吃都很方便,我们家也都改到在外面聚餐了。
如果春节回不了家,我肯定就是在剧组。记得那年拍《金大班》的时候,我是在剧组过的除夕,当时爸爸妈妈都来了,整个剧组大家庭一起过年也很有气氛,但我最想念的还是家里的老人。
在我们那儿,从农历冬至这一天开始,基本就要开始为春节做准备了。辽宁过年最特别的习俗是节前必须先洗个澡,把全身搓得非常干净,简称“四面搓”,为了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年。
小时候过年最难忘的记忆莫过于妈妈给我做新衣服。这衣服有讲究,必须一左一右有俩兜,拜年的时候我就把大人们给的零食放进小兜里,然后回家放到小盒里,再去下一家拜年,回来又有新零食再放进盒子,最后攒好多好多零食,特别开心。
我家的年夜饭特别丰盛,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叫做“十全十美全家福”,里面有里脊肉片、香菇、虾仁、鹌鹑蛋、贝丁、花刀龙鱼片、海蛎子、海参、海螺肉、香菜这10种材料,离家在外的时候我最想念的也是这道菜,除了味鲜,还有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北方人过春节都会吃饺子,我们大连人爱吃酸菜馅的,还喜欢在馅里加海蛎子。
现在每到过年,我都归心似箭,累了一年,睡在妈妈身边的时候心里最踏实,也趁这个时候让自己全身心的放松和休息。其实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今年是我有了孩子的第一个春节,感觉很特别,让我亲手做件新衣服给他估计有点难度,但我希望能够把过年这种温暖的感觉传递给他,等他长大了会有满满的爱的回忆。
我们70后这一代人过年往往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小时候所有亲人、十几个兄弟姐妹坐在一桌吃饭是每年必须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兄弟姐妹之间会玩捉迷藏,像我们北方人会打雪仗,或者孩子一多就会恶作剧捣蛋。现在想想都是很有意思的回忆。
这种团圆在现在已经很难了,我们这代人好多都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无法像小时候那样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尤其是当艺人之后,春节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
2012年的春节是我最难忘的,我带着父母一起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演唱东北民歌《小拜年》。一开始父亲百般拒绝,我就动员他们说:“这就是家人在一起过年啊,也给全国人民拜年啊,多好啊!”当时父亲穿的衣服裤子都是在我衣柜里临时选的,母亲的衣服就是平时在家做饭穿的。
我们表演完了,就坐在台下圆桌看接下来的春晚节目。从进央视演播大厅那一刻起,手机全关了,等春晚结束,都是大年初一凌晨了。当我再次打开手机,看到短信爆满,不下几百条,都是亲友发来拜年的,为我们上了春晚而高兴、祝贺……那种心情,想想够回味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