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郑润良作品——《浮世筑》:打开日常生活的隐秘空间

(2015-03-04 07:37:26)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烟台晚报》2015年2月15日
[转载]郑润良作品——《浮世筑》:打开日常生活的隐秘空间[转载]郑润良作品——《浮世筑》:打开日常生活的隐秘空间

《浮世筑》:打开日常生活的隐秘空间|郑润良

【作者简介】郑润良,1976年生,福建福安人,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中篇小说选刊》、《贵州民族报》、《人民文学》醒客APP专栏评论家。

70后女作家王秀梅喜欢在作品中营造梦幻与现实暧昧不清的场景,这些场景质疑着我们素日苦苦经营的体面与斯文,指向我们内心混乱无名的潜意识。要理解她的这些作品,必须提到2008年她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去槐花洲》,一对在车站等候各自情侣的青年男女居然一度神思飘逸,一起去了子虚乌有的“槐花洲”。槐花洲固然不存在,但这种精神的出轨已经足以构成对他们现实情感生活的一种有力否定,就好像桃花源映照出现实的暗淡一般。王秀梅由此提示我们重新思考人生中现实与梦幻的比重,提示我们打开日常生活的隐秘空间,发现人生更丰富的可能性。

中篇小说集《浮世筑》中最重要的作品无疑是同名中篇小说《浮世筑》。要理解这部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去槐花洲》,还得提到《浮世筑》的姊妹篇《父亲的桥》。两篇小说有着共同的主人“父亲”缪一二,一个退休的桥梁工程师。在《父亲的桥》中,夫妻情感的不谐导致父亲将所有的精力投入自己的桥梁专业,退休前离开专业的恐惧使他精神失常,回到家后他的注意力被门口的涵洞工程吸引并离奇失踪。一个事业成功的桥梁工程师,其动力却来自失败的情感生活。这样的人生景象诡异而发人深思。《浮世筑》中的父亲退休后躲进山洞,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使之成为一个奇异的居住空间,表面上是在躲避妻儿,实际上还是在拒绝一种退休后的庸常、无所事事的日常生活,逃避人生的定数与宿命。他的努力尽管虚妄,但已足以勾起我们内心对都市格式化生存的怀疑与探询理想生活境界的思考。究竟我们日常努力工作尽力维系的居所是“浮世筑”,还是“父亲”奇思异想开发出来的山洞是“浮世筑”,这已然成为一个问题。

对王秀梅而言,小说是一个魔盒,可以放入各种奇思异想,这些奇思异想挑战着我们的常识和心理底线。我们因此看到一对感情日益疏远的夫妻同床异梦(《早餐》),看到一个自以为开明的艺术家丈夫因为把出轨当赌注而丧失了对妻子的信任与信心(《赢者的权利》)。《红色猎人》写一位青年女性随身带一把瑞士军刀“红色猎人”,平常用来削水果,潜意识里却希望在遇到外界的欺凌与侮辱时用它复仇,当然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如此行事。没想到,这把军刀意外落入一个火车上邂逅的农民工手里,却实现了她预想的功能。小说聚焦于人们面对不公时以暴制暴的臆想。《伤指》中的“我”,下班后本来要回家见自己的妻子于小谷,却在电梯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进了另一个家,拥有另一个名叫黄梅的妻子,为她削水果时手指受伤。当他醒来回家后面对于小谷的质疑,如实坦白自己的梦境后却赫然发现自己的手指的确受了伤。作者故意混淆现实与梦幻的距离,其实说明“我”心中的确别有幻想。小说某种程度上承继了中国式魔幻现实小说比如《聊斋志异》的笔法,给人扑朔迷离与惊悚之感。但显然,这种效果并非王秀梅追求的终极目标,她的意图是破译人生的谜底,“我知道,无论我怎样在写人生,微不足道或者万般离奇,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在它面前,我的理解永远只能是粗略的、潦草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