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胜利”的狂欢之后会是什么?
(2015-02-16 00:04:5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胜利”的狂欢之后会是什么?
胡子龙
农民身份的女诗人余秀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余秀华的骤然爆红引发诗坛空前狂欢,网络上,现实生活中,无以数计有诗人桂冠的没有诗人桂冠的写诗人,一个个满面红光兴高采烈,激情昂扬地宣告:诗人胜利了!诗歌胜利了!
的确,一个原本处境卑微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女人,并且是一个自小患有脑瘫的乡下女人,因为诗,一下子成了全国文学艺术界乃至更广阔范围内万众瞩目的对象;两家出版社主动为其出版诗集,不但不需要她掏一分钱,还承若给她相当可观的版税,许多文学杂志报纸副刊也争先恐后地安排发表她的诗作,据说她今年的经济收入可以超过十万;家中房屋被列入政府整修翻新计划,儿子上大学的学费被当地豆腐协会全包;尚不是会员的她,最近被选为所在县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坛地位被确立”;1月31日,又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书房,为其最新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召开记者发布会……(以上信息来自网络)等等,等等,好事一桩接一桩向她砸去,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不已,尤其是当今中国文学界活跃着的这个庞大的诗歌创作群体。
但是,这些些,就证明诗人真的胜利了吗?就证明诗歌真的胜利了吗?
这是大可质疑的。正如莫言因为创作了一系列优秀小说作品获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中国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项上的百年空白,中国小说家们不能就此集体狂欢“小说胜利了”“小说家胜利了”一样,我们的诗人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一个农民诗人走红,就集体狂欢“诗人胜利了”“诗歌胜利了”。道理很简单:莫言是莫言,其他小说家是其他小说家;余秀华是余秀华,其他诗人是其他诗人。
而且,就余秀华本人来说,就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来说,获得了这些些,是不是就真的胜利了,也是大可质疑的。常识是,一些诗人的走红,与他创作出优秀作品有很大联系,甚至作品是决定性因素,但一些诗人的走红与他的作品是否优秀就没有多大的联系了。余秀华应该属于后者。我也是在最近才通过余秀华的博客,比较系统地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在我看来,她的一些诗确实写得还不错,个别篇首还相当好,但整体而言,也仅仅是“还不错”而已(而她写于雅安大地震发生时的《雅安,与我有什么关系》,光看诗题,就更不敢恭维了)。如果抛开“农民”、“脑瘫病患者”等身份标签,当下的余秀华,根本算不得是一个很优秀的诗人,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成绩非但无成就可言,就连成绩,都不是那么值得过高肯定。在当下中国,诗歌创作成绩、诗歌创作能力(潜力)跟余秀华不相上下的诗歌创作者,可以说是成千上万,全国绝大多数稍微大一些的行政区内,随便都能数得出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来,而创作成绩、创作能力(潜力)比她上了一个档次几个档次的诗作者,也比比皆是。为什么这些人不能爆红,偏偏就余秀华爆红了呢?毫无疑问,是因为她发在网络上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千里送阴毛礼轻情意重》等几首诗,极大的刺激了人们感官,引发网络热炒,在她“农民”、“脑瘫”等身份特征上不遗余力地大做文章,再加上一些权威媒体对这个患有脑瘫病疾的农民女诗人的善意关注,最终形成了眼下这个汹涌的波潮,甚至可以说是“造神运动”。可以说,没有《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千里送阴毛礼轻情意重》那几首诗,就绝对不会有今天爆红的余秀华。靠几首刻意展示的性器官、性欲望的诗猛然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刺激了公众的神经,成为诗坛红人,她的诗歌作品与她眼下享有的盛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此,作为诗人的余秀华,获得的再多,又何胜利之有?诗歌创作者们有什么理由如此地集体狂欢?
这不能不算是诗歌创作者的悲哀,诗歌的悲哀!
不过,这次“胜利的狂欢”倒也有一个非常耀眼的亮点,那就是:“胜利”与“失败”是一组反义词,也与“不胜利”相对。余秀华因为炒作而爆红,立即就被众多的诗歌创作者狂称为“诗人的胜利” 、“诗歌的胜利”,表明一向狂得可以的中国诗歌创作群者,有意识无意识地,已经公开承认了很长一段时间来我们的诗歌创作,整体上是失败的,至少是“不胜利”的。“胜利的宣言”客观上成了“失败宣言”、“不胜利宣言”。我认为,这才是这次爆炒风潮呈现的最大价值。的确,这些年来中国诗坛的一个整体景观就是,既热闹喧腾,又荒凉凄冷。热闹喧腾是表象,荒凉凄冷才是实质。撕开热闹喧腾这个表象,诗坛长期所呈现的荒凉凄冷,让人情不自禁心寒,倒吸一口冷气。如果我们的每一个诗歌创作者,借这次难得的“失败宣言” 、“不胜利宣言”,在狂欢之余,当然最好是尽早结束狂欢,埋下头来,认认真真地为诗歌思索点什么,认认真真地为诗歌做点什么,绝对比陷入虚无中一味地狂欢,于诗人于诗歌要有益得多,也离真正的胜利近了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因为,和其他文学艺术体裁一样,诗歌的“胜利果实”,从来都是诗人艺术天才和勤奋努力的成果,唯有认认真真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诗,诗人才会胜利,诗歌才会胜利。否则,依赖于单纯的炒作,靠投机取巧,把通过炒作而出现的一片迷乱色彩当做“胜利”来狂欢、陶醉,那么狂欢之后我们所能见到的,依然是一地鸡毛,甚至是比一地鸡毛更不堪入目的“一地阴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