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  山: 夕阳中的奶牛们与余秀华

(2015-01-30 10:40:42)
标签:

文学

分类: 自由典藏

唐 <wbr> <wbr>山: <wbr>夕阳中的奶牛们与余秀华

 

 

夕阳中的奶牛们与余秀华

 

      
作者:唐  山  原载:《北京青年报》2015年1月30日第B5版

 

   

    “牛都是平等的,公牛可能在特定的畜群内为霸主地位而展开争夺,但目前还没有受压迫的种族或种姓为历史恩怨而怀恨在心,并密谋推翻牛霸。根西牛并不羡慕安格斯牛,牛并不煽动它们的权利,赫里福牛并不对婆罗门牛的特殊地位而心怀不满,得克萨斯长角牛不会因其在外交政策中不可预测的单边主义而恐吓和冒犯其他牛。这一切似乎是一副宁静的田园画,但是人们到底想要和牛有几分相似呢?”

    在《上帝与黄金》中,拉塞尔·米德写下了这段话。比他早得多,“悖论王子”切斯特顿写道:“奶牛可能纯粹是为了经济效益的……所以奶牛的历史在卷帙浩繁的史书中读起来有些枯燥。”

    如果人是牛,这世界将不再有战争、恐怖、杀戮、争夺、欺骗之类,我们将按“本性”自由地生活,正如福山说的那样:历史终结了。

    当然,我们不是牛,可作为现代人,我们的梦想与牛又有多大区别?和平、富足、悠闲、自由、和谐、环保、多元化……这不就是一个美丽新世界?难怪看到草地上徜徉的奶牛们,我们便由衷地想起幸福。

    今天,我们都生活在“现代化的魔法”中,我们正无限地接近奶牛社会。

    但,即使是在奶牛社会中,也会有“异数”,比如余秀华的火爆。在微信圈掀起一番惊涛骇浪后,已有两家出版社宣布,准备出版她的诗集。

    余秀华的诗好吗?

    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我们根本回答不了,为什么它们几年前不火,偏偏现在火。在诗的背后,始终隐藏着一个“发表政治”:写得好很难,而发表得好更难。发表是稀缺资源,要抢占它,就要修炼不同的法门。

    诗歌史未必就是好诗的历史,它是留下来的诗的历史,而所谓留下来,就未必是公平的,王之涣只有几首,乾隆皇帝却有几万首,谁知道有多少伟大诗人、伟大作品被彻底遗忘了呢?如果权力足够,你完全可以留下赝品,毁灭原作,甚至可以用禁止刊刻的方法,将一个人从历史中彻底抹去。

    诗歌的生命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被重复提起,正如傍晚在街上转上几圈,你就会发现,《小苹果》并非想象得那么不可接受,它甚至会潜入口腔,让你不自觉地哼唱出来。当我们说明清无好诗时,恰恰是因为相关作品很少出版,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们如此丰富、多样,未必逊于唐宋。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传统诗歌会走向庄严、崇高、严肃,因为那是“发表政治”筛选的结果,随着这个未必准确的标尺潜入集体意识,我们谈起诗时,甚至真的会为此而感动、流泪,我们竟然没有意识到,它已悄悄地塑造了我们。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崇高始终是诗歌的一条枷锁,是等级社会投给诗艺的影子。就像里正想象宰相,村妇虚构皇后,诗人们也在遥望永恒,在意淫中,人们修补了现实中的缺憾。

    但,现代性打碎了一切美梦。

    现代性祛除所有的魅惑,传统、文化、信仰不再神圣,世界成了一个大商场,我们成为永远的购物者。拉塞尔·米德问道:“启蒙主义运动向全人类承诺了个人自由和人类的物质赋予。这个目标对于牛来说,应该是非常恰当的……但如果这个运动对人类的贡献只是物质上的改善,那么自我牺牲、高贵、勇气和光荣的特质又会是什么呢?”

    过去500年,人类的一切杀戮、苦难、动荡,归根结蒂,无不源于我们内心的紧张,我们渴望证明:我们不是牛,我们有比牛更高贵的东西。

    在白话诗中,也留下了类似的轨迹。从“我不相信”、“从星星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再到“我们从花和果实的两个方面来/通过自学,成为人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崇高被一次次征用,可麻烦的是:每一次都变得更加衰竭。

    事实证明,我们战胜不了生活的诱惑,在踩不出脚印的柏油路上,幽默就是智慧,快乐就是幸福,冲动就是爱情,惊悚就是艺术。

    真的有超越吗?超越不就是一个谎言吗?

    余秀华为什么感动苍生?为什么能让那些这辈子没读过几首诗的人突然成了鉴赏家?因为她把一次疑似通奸说得这般理直气壮,赋予它崇高的假象,隐私终于成了我伟大的证明,在平庸的生活中,我们找到了一种不平庸的可能。

    事实如此,在奶牛社会中,说什么不再重要,怎么说才是王道,特别是这一切与农民、残疾人等标签重叠时,狂欢终于开始了。

    我喜欢余秀华的诗,但又不喜欢。现实是,我们谁也逃不出这样的两难格局:选择崇高,你就会被权力塑造的那个虚拟世界所吞没,而背叛崇高,又确实找不到什么来概括这个世界,除了那些最基础、最原始的欲望。

    现代性就像一条街道,人们似乎在按自己的方向前行,再美妙的音乐、再深邃的思想,都少有人驻足倾听,可突然有人高喊“着火了”,所有人便立刻奔跑起来,他们不知道究竟哪里着火了,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可看上去他们如此整齐划一,如此众志成城。

    无论如何,我不会陶醉地说“诗歌复活了”,更不会趁机将自己的诗张贴出来。

    也许,终有一天,世界变成一片草地,我们变成一群没有忧愁、绿色健康的奶牛,不再关心康德、尼采,也忘掉了曾经的历史,我们埋头吃草,埋头产奶,一切早就安排好了,就算想去问为什么,也找不出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