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血吾土》: 以新视角表现抗日战争

标签:
文学 |
分类: 自由书屋 |
兵对国忠 国不敢忘
《吾血吾土》以新视角表现抗日战争
作者:文一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月27日第7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5-01/27/07/rmrbhwb2015012707p28_b.jpg以新视角表现抗日战争" TITLE="《吾血吾土》: |
《吾血吾土》是范稳继“藏地三部曲”之后,蛰伏4年创作出的一部西南联大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御敌救亡、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落沉浮的英雄史诗。范稳为此采访了20来个抗战老兵,收集整理了50多个老兵的人生档案。范稳说:“我第一次走近那些像国宝熊猫一样珍贵的抗战老兵,他们被遗忘已经太久太久。写这部作品是一次向我们的民族英雄英魂致敬的补赎。正是在这部书的写作中,我方逐步认识到:历史从来不会被无端割裂。它可能会被遗忘,但只要我们拒绝遗忘,历史就正如我们的文化传统一样,会代代传承下去。这些可敬的老兵,过去一直隐匿在历史的纵深处,现在我们将他们推到历史的前台,把他们的光荣昭示于天下,让他们接受人们的致敬,以告慰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或许,这就是我能为他们做的些微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次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面对历史的义务和责任。”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此书以新的视角去书写抗日战争,将中国远征军老兵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相融合,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作品视角特别,气势也丝毫不弱于那些正面强攻的作品,同样具有史诗性。
评论家陈晓明认为,《吾血吾土》将个人小历史与国家大历史结合较好,直接切入历史深处,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巨大世事反差,凸显出有意味的对比与观照,将丰富的事件、关联的线索放入交叉的时空轨道,将时代的荒谬、历史的纠葛、乱世浊流中个人铜板一样的命运、对错不过毫厘之间的悲剧体现得更为入力。
范稳谈到,有一个美籍华人得知他在写这部书时,在他的微博上留言:“国之重器非金非玉,是兵对国忠,是国对兵义,是兵不惧死,是国不敢忘。”面对那些日渐“凋零”的老兵,国不敢忘,国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