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要与读者一起捍卫好书的尊严

(2015-01-21 01:18:38)
标签:

文学

分类: 自由书屋


作家要与读者一起捍卫好书的尊严

作家要与读者一起捍卫好书的尊严

 

 

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获奖作家专访

 

作家要与读者一起捍卫好书的尊严

 

 原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1月20日第13、第14版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59_b.jpg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73_b.jpg

周国平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61_b.jpg

阿来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67_b.jpg

格非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70_b.jpg

贾平凹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64_b.jpg

虹影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76_b.jpg

庞贝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3/p79_b.jpg

徐则臣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resfile/2015-01-20/14/p65_b.jpg

“华文好书”活动现场

  

      1月7日,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与腾讯网联合发起的腾讯·商报“华文好书”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举办,现场大腕云集,文学星光熠熠。贾平凹、阿来、格非、周国平、虹影、徐泽臣、庞贝等一干知名作家榜上有名,并出席领奖。获奖作家的妙语连珠引现场读者或大笑,或深思,气氛热烈活泼。

  颁奖典礼后,我们对部分获奖作家如阿来、周国平等进行了独家专访。此外,我们撷取部分获奖作家如贾平凹、虹影的获奖辞,以及因故未到现场的获奖者陈丹青和张新颖的获奖感言,一并在本期呈现。

  我们同时希冀腾讯·商报“华文好书”在记录时代变迁和阅读推广的进程中,成为有影响力、有公信力和有担当的阅读推广品牌,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

    

周国平:对批评我的人,我不理

  

■受访人:周国平(作家)

  □采访人:代金凤(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

  

     1月7日下午,周国平准时出现在2014腾讯·商报“华文好书”颁奖典礼现场,神色一贯的严谨而温和,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幸福的哲学》荣登“华文好书”生活类十大好书榜。

  在发表颁奖感言时,周国平自称与各种奖项缘分浅薄,但《幸福的哲学》意义早已超脱于奖项之外。这本书缘起于他受邀讲座的系统整理,从录音到文字,改变的不止是呈现形态和载体,更是作者精神仓库的自我更新。聊起此次获奖,周国平难掩欣喜,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真得到了众人的肯定,这粒思想的种子,以后会播得更远。

  从会场到休息室的十几米路途,周国平屡屡被读者围住要求签名,虽然周国平坦言说自己从未想过用写作去解决别人的问题,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但“周国平”三个字,显然已成为读者心中的人生指南。

  □恭喜获奖!如果让您总结2014年的话,您会说什么?

  ■我个人的话,2014还是阅读和写作,我写的不多,读书还是很多的。和属于支出的写作相比,我越来越觉得读书是快乐的事,因为一直在收入。就中国而言,她还是一个冉冉上升的状态,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现在是年轻人最好的时代吗?

  ■起码比我们那个时代好,现在年轻人有自由。我们那个时候选择职业没自由,发表思想没自由,现在年轻人这些基本自由是有的。

  □那您觉得中国社会的问题是什么?

  ■这几年我一直在强调,中国社会最缺这两样:法治和信仰。这也是由中国文化传统的原因所致,也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最大的障碍。

  □我希望您能谈谈教育,您在《幸福的哲学》中最后一部分就教育问题展开了漫谈。您能谈谈中国的亲子关系吗?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之所以有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社会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很普遍。

  □您不为父母代言?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是要有品格的,并不是说你出于对孩子的爱,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仅仅是物质上的关爱,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关爱,家长要让孩子具备自己去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这对他一辈子是有意义的。

  □您怎么定义幸福?

  ■你对你的生活基本是满意的,你就可以用幸福这个词。幸福的第一条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然,还能养活自己;另外一条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让他们也感到快乐。做到这两条就够了。

  □您如何面对读者质疑,比如有的说您的语录和哲思是心灵鸡汤,对此怎么回应?

  ■我不理他们。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你的读者一定是和你有共鸣、和你素质心灵比较相近的,所以我不强求。我也不在乎你说这是心灵鸡汤,像《读者》杂志上那些心灵鸡汤,是可以大量复制的,因为它们所用的词汇和结构都是非常相似的,一个小故事生发一个小感悟,然后总结出一个小哲理。但你看我的书是这样的吗?一个人,自己不能骗自己。

  □其实这也是您提到的,写作者的立场是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一个作者只有先认同了自己,读者才可能会认同你?

  ■自己对自己要诚实。你写的每一篇作品,都要是可以放到你的精神仓库里去的。

  □最后一个问题,您现在的选书标准是什么?

  ■我主要是读经典。我一个时期会列一个时期的读书计划,比如说这几年特别多地读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历史、文学类的作品。另外可能就是随便翻翻了,书觉得好,就会读下去。

  □您最近在读什么?

  ■美国作者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的种种》,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好多年了。

  

阿来: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想问题,才能找到真相

  

■受访人:阿来(作家)

□采访人:贾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

  

      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是作家阿来十几次深入藏地、翻阅数百万字史料、积五年之力的力作,被称为“2014年最重要的非虚构作品”。《瞻对》获得“华文好书”奖,毫无悬念,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尘埃落定”。

  在为《瞻对》颁奖时,主持人曾隐晦地提到它曾经历的一次“小波动”,但在接受采访时,阿来对“三问鲁迅文学奖”这一发言毫不讳言。这种批评的责任意识,在阿来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选择民族文化作为写作内容,亦是作家责任的担当。通过他的作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藏区内部的文化多样性,理解文明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冲击。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想问题,你才能找到真相。这是阿来看世界的方式,也是他的创作立场。

  以写作减少民族间的文化冲突

  □恭喜《瞻对》获奖。评论家李敬泽对您有一个评价说,在《瞻对》面世之前,您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这本书问世之后,您成了一位“民族意义上的大作家”。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其实我是一直反对过于细分中国的“民族”这一说法的,正是这种过于细分,过于强调“我和你不一样”,造成了中国今天很多的民族问题。所以,不要老是讲我和你不一样。我想他讲的民族和我讲的民族,应该都是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一个国家如何尽量减少民族间的文化冲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课题。虽然我们文化不一样,血统上也有差异,但怎样消除这种差别带来的隔阂和疏离,真正成为亲密无间的一家人,这个道路还很长。我所有的作品,其实都程度不同地谈了这个问题。而且虽然我写的是历史题材,但对于当下有着直接的针对性,看历史上这些问题怎么发生,怎么处理,今天是可以借鉴的。

  □超越自己民族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华裔历史学家,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到了美国,能做出比在大陆的同时代人更高的成就?他回答说,到了国外,突然意识到人有不同的维度。在中国,我们一直强调集体,强调我们属于国和族;其实,还有一个维度是个人;同时又有一个比国更大的维度,那就是人类。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看待一件事的时候,就有了三个不同的角度。尤其是很多时候,只有站在人类的角度,你才能把事情看清楚。

  将纪实作品进行到底

  □立场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民族之间如何尽量避免误读?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专栏的原因(2015年在腾讯《大家》开设专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存在于不同民族之间,一个民族的内部,也是有多样性的。我会写一些考察行记谈这种民族内的差异性,比如《武威记》、《平武记》、《山南记》、《丽江记》等等,大概会写一年,12篇。

  □不是以小说的方式,而是写纪实作品?

  ■虽然我更擅长讲故事,但形式还是要由内容决定。在写《瞻对》的时候,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用小说,大家会觉得很多东西都是虚构的,不真实,另外,更高级的读者会从美学的观念来看小说,反而疏忽内容和观念。但其实,历史和现实都比想像复杂。

  □您会以什么样的立场来写?

  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预设立场,而且大部分读者都会有一个国族概念的认同,如果你写的东西不符合他的预设,他就要骂人了。汉族的读者会说,你怎么可以这么写;藏族的读者也会说,你是藏族人,怎么可以站到汉族的立场去写东西;我说,我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说的,我的写作早就突破了所谓“少数民族写作”的思维方式和路数。但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是我预见得到的,我知道它必然会发生。

  □在中国,像您这样能够站在民族文化互通角度的写作者,应该并不多?

  ■非常少。

  □是否会感觉自己负担了一种重大的责任?

  ■我没有觉得责任有多大,一个人写作到一定程度,有些责任自然而然就担起来了。对现在很多年轻作者来说,写作就是一种艺术活动,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责任。但写作就是这样,当它一步一步把你引向深入的时候,最终你会意识到,有些责任是你想逃避都逃避不了的,那我们就承担下来了。

  为什么中国的文学奖很难让作家爆红

  □2014年,您对鲁迅文学奖授奖结果提出的一些问题,得到了网民几乎是一边倒的响应。

  ■因为提出那些问题并不是为我自己,文学奖的意义在于向读者推荐最好的东西,但它变形了。我的劳动被官僚主义的形式湮没,造成的不仅是对我一个人的伤害。这个奖我没有得,我说的时候已经公布了,就算说再多也不可能得,甚至将来也没有可能了,但真实情况一定要公诸于众。我不是一个特别激烈的人,也不是要发泄什么,我希望这件事能够唤起评论者、读者去关注。

  □像国外的文学奖,每年都能推红一部书或一位作者,但为什么中国看起来很难?

  ■文学上必然存在不同的流派和观念,这是可以理解的,忠诚于自己的文学观,没有问题,但现在大多是各种关系和利益的调和。尤其是官方的文学奖,如果滥用职权就是腐败。

  □关于当今社会很多的负面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信仰缺失的表现,您怎么看?

  ■我读过很多佛经,现在每天早上还是会像做功课一样地读,但我觉得它仅仅是一种哲学的方法论。现在我们缺少的并不是信仰,而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伦理、最基本的规范,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不能苛责老百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