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不要太任性

标签:
文学 |
分类: 自由典藏 |
才女,不要太任性
作者:丁
|
|
|
|
李白、杜甫、王勃、苏轼等大诗人的一些名篇都是献诗,但同样是献诗,乐伎献诗就被认为跟献歌献舞一样,即便是好诗,也不被看得起。 年少的薛涛产生了幻觉,以为自己诗写得好,可以和幕府里的男文人平起平坐,她很快被韦皋打发到边城松州,受尽苦寒和折磨。这让她明白了,韦皋不是她的领导,而是她的主人,就和韦皋养的那只孔雀一样。她立刻放低身段,写了《十离诗》一组,献给主人,以小犬、镜子、燕子等自喻,承认失去了主人的喜爱和庇护,自己如何的后悔和痛苦。 经过松州挫折之后,薛涛知道了韦皋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但她的聪明在于,眼光放得更长远。韦皋喜欢她,是因为她年轻,但青春易逝,等她老的时候,韦皋怎么看她?或者当韦皋死了,继任者怎么看她。 她的规划就是,从才女向一个文人转型。 首先从诗歌风格上就摆脱才女的那种妩媚、天真,而是增加了深沉、阅历和政治内容进去,后来的评论家说她的诗“无雌气”,虽然女性主义者说这是种剥夺或丧失,但现实地讲,这也是一种风格的发展,而且让其他文人更能平等地看待她。 其次她努力调整自己的社会关系,从原来韦皋的宠物,只围绕韦皋生活,而扩展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和更多的文人、官员保持一种正当的友谊关系,通过诗歌、书信和整个唐帝国的很多文学青年、文学名人保持友谊。 最后,薛涛通过武元衡的努力,终于使自己摆脱了乐籍,而成为一名正式的官员,即校书郎,虽然低位,但毕竟成了“体制内”的。薛涛还通过造纸获得了经济利益,在浣花溪和碧鸡坊都拥有了自己的房产。彻底获得生活的独立,而无需靠男性养活,无需靠领导拨款垂怜。 薛涛最后平静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她的早年几乎失去了一切,但最后她赢得了一切,诗名、尊重、友谊、平静。和元稹的爱情虽然遗憾,但毕竟曾经是真爱。所以和同时代的那些贵族女性相比,她的生命是精彩的。最重要的是,她也赢了时间,过了一千两百年,我们如今还在吟咏她的“水国蒹葭夜有霜”,她的诗名注定会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