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流转的动态感及整体性的美质

(2015-01-16 00:05:2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流转的动态感及整体性的美质
——略说吴泓散文


[转载]流转的动态感及整体性的美质

                                                                                           ▲▲黄少青

  印象中,吴泓的写作一直相当勤奋。他已经有一部长篇校园小说和一本散文集问世。现在,吴泓又有一大沓文章将结集出版,令人高兴。

  吴泓的文章,写面颇广,民俗掌故及各种美食之类,他也常写。但,他的文章,主打方向还是散文。因此,吴泓嘱我为他的新书写序,我想,那就把话题限定在散文上来说吧。

  可以说,文学写作中,散文是享有最充分自由的形式,所以写的人最多。但,散文要写得好,却又很不容易。难处在于,散文虽无定法,却需要有容量。这容量,至少可有三项:一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二是有益于人的思想涵养,三是充盈的审美趣味。

  所谓“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对于散文来说,是老生常谈了。明代李贽就说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之后,其他人大致相同的主张,也多有之。但,由于这一项在散文是根本性质的,因此,又常说常新。时至今日,我们说,散文的写作,作者首先必须是感动了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无非就是比较现代式的话语表达。

  所谓“有益于人的思想涵养”,则是散文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毫无疑问,一篇缺乏思考维度,与人的生存痛痒无关的散文,绝不可能有挺立的姿态,而只能是像软骨症患者一般,贴附在俗陋的层面上爬行。因而对于读者,也就不可能成为精神的烛光。这样的散文,是可以不写的。

  所谓“充盈的审美趣味”,则是散文必须有风姿,有韵致,切不可体态干瘪,形容枯槁。否则,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将无从谈起。

  上述三项,道理上似乎可以拆开来讲,实质上在散文却是浑然一体的有机交融,是不可机械切割的。并且它们正是由此形成了散文的境界。境界有高低,也有大小。但所有这一切,最终又都是透过语言形式得到了落实和体现。因此,离开了语言形式应有的质的规约,散文将失去其作为文学性文体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当然,我这么理解,或者说,我这样的“散文观”,未必完全符合一般文学理论对于散文的界说。但,我私下还是愿意将之作为一种观照的尺度。

  依此,我以为,吴泓的散文,较大程度上是具有可喜的散文品格的。其语言形式的诗性表达方式,是作者基于对生活的热爱,而把自己的种种真情实感谱写成心灵的牧歌唱给读者,同时又让思想闪烁的光斑,也渗透于其中;两者的浑融交辉,由于作者在行文的过程,往往能够揉直使曲,叠单使复,避免了平板和呆滞,更增加了文章流转的动态感及整体性的美质。在这里,我不必举出一些文字片段作为例子。相信读者在看过作品之后,也能够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

  如果说,一切艺术的高度所在,使抵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散文的写作也未尝不是如此。因此,对于年轻的吴泓来说,也许我们还可提出一点期待。比如:在谋篇布局方面,是否可赋予更多的灵活性;在生活和生存感悟方面,是否可减少公共话语和话题的追逐;在语言形式方面,是否可于轻灵优美之外,注入相应的重量感和厚度,等等。所有这些的进一步提升,将可能使散文更趋于丰盈和大气。这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境界”的意思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