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意外的收获

(2015-01-04 08:31:36)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链接
原文地址:意外的收获作者:鲁庆鸿

                                   意外的收获

当我还在上晚自习时,鲁甸纪委的绕斌老哥打电话告知:我的诗歌《打虎捕蝇》获廉政文化征文一等奖。说实话,在写诗方面,我真没有达到一个高度,有时甚至觉得思维迟钝。如今翻开原来所写的文字,真是不堪入目。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写作,不要刻意地想着要发表才行。可以说,写作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有时要忍受着心灵的折磨或者痛苦,每一个文字落下去,都要能够表达内心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往往要达到一定高度的确很难。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不去阅读、不去体验生活,总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要写出好的作品就不可能了。记得写这首诗时,我是花了两天时间去阅读关于反腐倡廉的文本,结合现实而落笔的。当时也没过多思考什么,投出去碰碰运气也罢。从邮箱里一发出,就没在意了。正如2012年7月,我带着女儿走在昆明建设街看到一个卖天堂伞的商店,一下子觉得心酸起来。原因是我的妻子在之前不久去世了。她生病期间就住在昆医附一院,在建设街一眼就可以看见医院高大的楼房。那一刻,心里很悲凉,看到天堂伞就想起妻子曾经中奖的天堂伞,同时也想到妻子去了天堂。于是,我带着女儿再次去翠湖,我们在妻子手术的前一天在那里留过一张全家照。我和女儿又去了我们留影的地方,那儿的竹子散发着青绿,那儿的石雕依然如故,那儿的人群换去换来。我内心的伤感触动着思维,回到宿舍,女儿睡着了,我看着昆明的大街,眼泪直流,迅速写下了《天堂伞》那首诗歌。开学时,年顺仙老师在走廊里遇到我,说文联要搞一个征文比赛,叫我有写出的作品就投过去。假日里,我接到温老师的电话,通知我去紫光大酒店领奖,那时真是兴奋无比。

开会那天早上,我叫上好友艾自由。我想,作为滇东文学会的召开,自由在云南的文学评论方面已经大有建树,他是一定在被邀请之列的。我们俩边走边回忆着在师专读书时的生活,畅谈着关于文学的话题。当我们走进大厅时,赵清俊老师问我的名字,他一下子就说出我的那首《天堂伞》写得不错。我兴奋之余,也感到悲痛无比。是妻子的在天之灵督促着我用文字去表达对她的思念;还是我一直无以摆脱过去的阴影,也许兼而有之。那天的台子上坐满了好多著名作家。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我知道自己还不成熟,我只是在发泄内心的痛楚而已。之后,赵清俊老师送了一本小说专辑《透明的夜晚》,让我领略了他字里行间的文学力量。

2013年,区教育局的周远清老师叫我与他一起去苏家院中学搞一个文学交流活动。苏家院中学的办公室里坐满了乡镇的语文教师。大家专注地倾听着张英对周远清老师和刘平勇老师的介绍。周老师和刘老师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还从不同角度谈了关于文学的东西,真是收获多多。轮到大家发言时,我真是不敢妄自开口,因为我作为一个教英语的教师,关于文学的东西已经丢了十多年了。但是,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作品的一一呈现中,我想到许多往事,那些往事与他们过去的艰苦历练太相似了。会后,在操场上与刘老师交谈了一会儿,他说,实际上我们都是老朋友了,90年代他们在乐居办《乡村教育》时,我还在鲁甸龙头山工作,给他们投过稿,发了两首诗。他们办过《乡村教育》的老师们,如今都成了昭通作家群的名人了;他们的作品早已登上全国的大刊物。吃饭时,昭阳区《乌蒙山》杂志的编辑陈文超和我坐在一起,我们谈起了好多话题。当他听到我的人生经历时,特别同情,并叫我投稿过去。真的,我特别感谢陈文超兄弟,我在《乌蒙山》所发的两篇散文写的都是我家庭的故事。我们虽然没有经常见面,但每一次遇到是都如同故交,总有说不完的话。我还要感谢艾自由,我们是20多年的交情了。当初我们在师专办《师苑》小报时,我只是一个插图的角色。是他影响了我,让我开始写作。也是我们俩都到昭通工作后,他经常叫上我去与昭通文学界的名家在一起,让我结识了吕翼老师、沈洋老师等等。沈洋还送过我一本长篇小说《大救驾》,那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

8.03地震后,我在博客里写了一些诗歌和散文,并投到了赵清俊和夏文成老师的邮箱里。有一天,当我突然看到《昭通文学》和《边疆文学》的目录里有自己的名字时,竟然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夏文成的诗歌写得相当好,他把生活恰如其分地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也是个多产的诗人,诗歌已经成了他的灵魂。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徐兴正从昆明打电话给我,叫我把博客里的文字修改一下,发给《春城晚报》,还把张翔武的电话也给了我。那一夜,我用了好几个小时写了《灾难中的故乡》发过去。当我和三弟还在老家的破屋里忙乎时,张翔武来电话说文字发了。欣喜之余,只有感谢!

前几个月,自由又约我去昭通创作中心。吕翼老师送了一本《疼痛的龙头山》,我第一次对小说发表自己的感想,写了一篇《有爱就会有疼痛》。

我还要感谢鲁甸作家协会主席曾颢,他为我发了散文《老家的那些事》,他和陈文超兄弟一样,亲自把书和稿费送到我手头。

我一定记住了刘仁普先生,他的《昭通诗人》是自己出钱出版送给所有文友的。

2015年的钟声敲响了。回顾过去,生活还是生活。对于写作,只有用平常心去面对,用真情去流露。

感谢所有在一起相处过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让我得以充实!至于收获,就得看自己的努力了。

2015.1.1初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