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情结”,有无“贴金”之嫌?

(2015-01-03 12:00:27)
标签:

文学

分类: 自由典藏

莫言“情结”,有无“贴金”之嫌?

 

 

莫言“情结”,有无“贴金”之嫌?

作者:青年报记者郦    亮     原载:《青年报》2015年1月3日第A8版

 

       本报讯    最近河北保定开了一个“保定作家群”文学馆。除了展出“荷花淀派”作家孙犁、作家梁斌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资料之外,还放了莫言的巨幅画像。众所周知,莫言是山东高密人,而其履历之中似乎也未见与保定的关联,怎么成了“保定作家群”一员呢?

       保定作协主席刘素娥是这样解释的:莫言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就发表在保定市文联的文学杂志《莲池》上。成名后,他在给《莲池》编辑的信里这样写道:“在您的扶持下,我的作品即将见诸刊物,这对于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极大的鞭策,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不断地努力,争取有新的进步。”刘素娥说,“莫言一直怀有深厚的保定情结。”

       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很多地方都曾宣称莫言对他们具有很深的“情结”。比如“高密情结”、“龙泉情结”和“青岛情结”。这还比较好理解,毕竟高密是莫言的故乡,浙江龙泉是莫言的祖籍地,而青岛是莫言的向往之地,他还在当地高校当了兼职教授。但有一些“情结”就颇为匪夷所思。

       各地都宣称莫言对他们有“情结”,其实未必如此。评论人章秦川对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地方兴起了一股抢夺“名人资源”之风,其实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应该实事求是,而不是通过所谓“制造概念”来推动。“只有深入挖掘真正属于本地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建设好自己的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