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成茂: 用文字感知“我与你”的关系

(2014-12-11 12:16:13)
标签:

文化

分类: 自由典藏
唐成茂: <wbr>用文字感知“我与你”的关系

 

用文字感知“我与你”的关系

 

 

作者: 唐成茂   原载:《深圳都市报》20141211日第A18

 

 

http://dtzbd.sznews.com/res/1/3441/2014-12/11/A18/res16_attpic_brief.jpg用文字感知“我与你”的关系" TITLE="唐成茂: 用文字感知“我与你”的关系" />

《我与你》 马丁·布伯/著

陈维纲/译 出版社:三联书店

 

    马丁·布伯是现代德国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在他的经典著作、翻译得极其晦涩的《我与你》中,曾提及费尔巴哈的“我与你”的思想及其意义。

    费尔巴哈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二元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与你”的理论。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既不从物质实体出发,也不从精神实体出发,而是从“我与你”的关系出发,是一种关系本体论。

    “我与你”的关系根本上就是“我与你”的对话。所以,“我与你”的关系本体论与对话辩证法是一致。

    这本翻译得极其晦涩的哲学思辨书籍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本书的分量,也不知道马丁·布伯是20世纪最有分量的哲学家,但就是就是喜欢,就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马丁·布伯在这本书中所讲述的道理,属于至简的那种。他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你,我与他。

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对象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他的关系。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这都是我与他的关系,因这个人没被我当做和我一样的存在看待,他在我面前沦为了我实现预期和目的的工具。

    马丁·布伯称,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而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任一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掺杂着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