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衍飞:引外援眼光宜长远

标签:
体育 |
分类: 自由典藏 |

引外援眼光宜长远
作者:厉衍飞
原载:《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日第7版
消息一出,就有球迷戏言:“换外援技术哪家强,中国江苏看南钢。”球迷之所以如此调侃,不仅是因为江苏南钢俱乐部更换外援发生在新赛季马上开始的这个“节骨眼”上,更是因为其在过去的几个赛季中多次中途更换外援,像是得了“换外援综合征”。
其实,CBA中患有“换外援综合征”的可不止江苏南钢俱乐部一家。CBA近几个赛季中途更换外援的俱乐部不在少数,仅在上赛季就有10多名外援被中途换掉,而在赛季更迭时换外援的情况更是常见。CBA新赛季的44名外援中只有8名是与“老东家”续约,还不及总人数的1/5。
在引进外援方面,一些CBA俱乐部因急功近利吃过不少亏。近两年,俱乐部变得越来越理性,更愿意选择那些经过中国篮球联赛考验过的外援——新赛季CBA的44名外援中半数以上有过CBA和NBL的经历,便是很好的证明。虽说如此,但俱乐部在选择外援,特别是在选择那些“新面孔”的时候,“看走眼”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江苏南钢俱乐部的菲莫斯就是例子。
而在外援使用方面,CBA俱乐部往往没有长期规划,多是“一锤子买卖”——往往只跟外援签一个赛季的合同,合同结束就散伙。在联赛中,外援往往是球队的核心,球队的战术很多是为外援量身定做的,对于球队而言,每一次更换外援可能就意味着一次重新磨合。因此,频繁更换外援的球队基本上很难成为真正的强队;反之,拥有稳定外援的球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战绩,例如,北京首钢队之所以能够“三年两冠”,很大程度上就是倚仗其稳定的外援组合——马布里和莫里斯。
CBA联赛中,外援在球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各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外援的比拼。这比拼,不仅考验外援的实力,更考验外援与球队的“化学反应”,这就要求球队既要在外援选择上具有慧眼,更要在外援使用上少些短见、多些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