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建军: 一部沉甸甸的现实主义力作

(2014-10-01 00:03:37)
标签:

文化

分类: 自由点击
李建军: <wbr>一部沉甸甸的现实主义力作

 

一部沉甸甸的现实主义力作

 

作者:李建军     原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9月30日第15版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至今依然是一个农村人口巨大的农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村的问题、农业的问题和农民的问题。虽然中国的城镇经济建设和新农村的建设,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的发展状况依然很落后,农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很差。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均衡、不对称,造成了城乡在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剪刀差”,这种差别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季栋梁的长篇小说《上庄记》,就通过真实而细致的叙事,讲述了农村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讲述了一个西北偏远村庄所面临的艰难境遇。

  上庄是落后的,现代生活的基本条件,全都不具备。没有电,没有水,也没有人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有年老年幼的,留在村里。学校面临撤并,上学成为留守儿童的奢望。面对生活的艰难和苦难,作者的叙事态度,镇定而温暖,充满深深的爱意。在作者的眼里,这里的人虽然贫穷,但是可爱的;土地虽然贫瘠,却是美丽的。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乡土文明的深情眷恋,对高原自然风光的赞美。他爱村庄里的人们,爱那里的民歌和生活情调,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显示出像泥土一样朴实而宽厚的情怀,他能从乡野的土地上,发现那些极易被忽略的美。他通过对一花一草的描写,来象征性地赞美那里的人,赞美人的坚韧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情感世界。

  当然,这不是一部仅仅满足于从外部展开叙事的轻飘飘的“浪漫主义”作品,而是一部深入到生活的内部展开叙事的沉甸甸的“现实主义”作品。从叙事方式来看,作者追求一种朴实、扎实、厚实的叙事效果,有时甚至显示出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就此而言,我们甚至可以将他这部小说赞扬性地命名为“报告小说”。作者让自己的想象服从真实性的制约,将描写的客观性置于想象的主观性之上。他不仅在叙事中“追踪蹑迹”地追寻事实,“如其所是”地描写细节,而且还通过注释的方式,弥补小说叙事之不足,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信息,提供了很多理解作品叙事内容的重要数据。例如,叙写到农村学校的关停情节的时候,作者就“撤点并校”一事作了详细解释,有了这样的客观信息,小说中扶贫教师“我”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才显示出重要的道德意味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用生动而丰富的细节,呈现了农村留守人群的艰难的生活现状,显示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关注现实和民生的写作自觉。而作者对自然村落面临的转型危机的隐忧,对往昔生活日渐式微的感伤,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隐忧和感伤,不是杞人忧天的自寻烦恼,不是见月伤心的自作多情,而是来自于他对严峻现状的了解。他在小说的一条注释里,详细地介绍了他所掌握的数据:“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字,我国自然村落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只剩下270万个,过去10年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每天都有80至100个村落消失。”所以,在小说的情节事象里,作者也写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和浪漫,小说里的人物,能在闹社火的时候,张口就来地“说仪程”;会在祭奠亡灵的时候,唱祈福驱邪的“转九曲”;会用悦耳动听的民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由于深爱着自己笔下的人物,而且深深地理解他们的疼痛和欣悦,所以,季栋梁往往能够贴近生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写他们的情感和性格,从而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有自觉的文体意识,语言干净而准确,文笔细腻而不乏诗意,显示出一种成熟的修辞能力。总之,《上庄记》是乡土文学写作的重要收获,是近年来不多见的厚重之作,是一部值得人们认真阅读的忧患之作。

 

         《上庄记》季栋梁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版/36.0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