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搞笑诺贝尔奖: 先引人发笑,再让人思考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典藏 |
先引人发笑,再让人思考
- 2014年09月2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
分享:
http://img.bjnews.com.cn/ep/fx2.jpg先引人发笑,再让人思考" TITLE="新一届搞笑诺贝尔奖: 先引人发笑,再让人思考" /> -
第B10版
■
物理学奖:当人踩到香蕉皮时鞋底与香蕉皮间的摩擦力
神经科学奖:烤面包上的耶稣头像
公共卫生获:养猫是否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威胁
生物学奖:狗便便时能感知磁场
心理学奖:晚睡的人更加自我欣赏
营养学奖:使用婴儿粪便中的细菌来制作高质量的香肠
北极科学奖:驯鹿对人类以及由人类假扮的北极熊的不同反应
医学奖:用腌猪肉来治疗流鼻血
艺术奖:当人们观看拙劣的画作以及优雅的画作时,用激光照射他们的手部时所感受到痛感程度的差异
经济学奖:意大利向自愿交易的色情业,毒品,走私以及其他所有非法交易征税来满足欧盟增加成员国经济规模的要求
□书评人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么这个大千世界上有多少事情,能让我们人类先发笑,再思考?
美国有这么一位有心人,马克·亚伯拉罕斯(Marc
不仅要笑,更要思考为什么笑
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那么这个奖项在强调搞笑好玩之余,有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呢?我觉得是有的。它首先肯定了研究无疆界,也不应被现实的功利主义所左右,而是应根植于人类对新知的渴望。对于出于求知目的,怀有科学态度的研究或发明,无论多不体面,多么琐碎,都应予鼓励;颁给搞笑诺贝尔奖有助于公众认识它们的价值,反抗功利主义对真正科学精神的侵蚀。反之,对那些反人文精神、科学准则而行的教主、财阀和学术神棍,颁奖的目的是把他们的所作所为曝光在公众的审视下。因为都统一在“好笑”这个标准下,有时候两者之间还真是不那么容易区分,所以像作者提醒我们的,不仅要知道笑,更要深入思考为什么笑。
索卡尔丑闻曾让《社会文本》编辑获奖
作者按照粗略的主题把精彩的获奖项目分成了十二章:生与死(“生命能够承受之重”),动物(“种族间的和平”),想象力(“想象力的价值”)等,再加上开头一章介绍搞笑诺贝尔奖始末。审视一番到底哪些事情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或许就能理解这本书乃至搞笑诺贝尔奖的精髓所在。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奖项是出于讽刺的目的颁发的,而这些获奖者无一例外拒绝或无法出席颁奖典礼。其中最具有科学意义的无疑是“索卡尔丑闻”:物理学家索卡尔有感于学界发表论文生造术语故作高深的恶劣风气,自己动手堆砌无数术语,援引大量后现代理论捏造了一篇看起来高明无比,实则啥也没说的文章《越过界限:朝向量子引力的变形阐释学》,投给了权威期刊《社会文本》,居然得到发表。此事揭露之后,当年的搞笑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社会文本》的编辑们,表彰他们刊出一篇自己看不懂,作者也不知道写了什么的文章。
文学奖还颁给过作为科幻小说家庸碌无为,却在晚年写了无数心理治疗畅销书并从中创立了山达基教的赫伯特,以及用了六页公文来规定如何正确泡一杯茶的英国标准学会。当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和平地”以试爆核弹来恫吓对方时,它们获得了当年的和平奖;美国七大烟草巨头的CEO们因为在国会表情天真自然地作证说尼古丁决不会上瘾,共同获得了医学奖;电子宠物的发明者由于成功地让全世界浪费大量工作时间而获得经济学奖,等等。
相反,许多让人莞尔的研究肯定是纯粹出于对求知的热爱而做的,作者对这些研究往往抱着一种欣赏和赞扬。它们的主题细微,也没什么实用或理论的重要意义,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这些事情,却很少有人留意,更不要说研究它们。比如说一位博物馆长观察到绿头鸭原来有同性恋尸行为;一位研究者发现啤酒表面的泡沫按照指数速率衰减;洗澡时浴帘往内扬起的现象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涡流数学模型得到部分解答;许多欧洲古典雕塑的阴囊高低位置恰好和解剖学的结论相反;而一位昆虫学家写了一本书,教会人们辨识在车窗上撞成一摊的污渍是哪种昆虫的尸体。
做科学的态度要认真,但心情可以很快乐
获奖项目中也不乏听起来愚蠢无聊得让人发噱的研究和发明:瑞典的一位医生仔细研究和思考他的病人提交尿样用的瓶子,包括酱汁罐头和可乐瓶;一群务实的科学家发现,原来小鸡也喜欢俊男美女;而另一个研究小组证实了大蒜和啤酒对水蛭胃口的影响。可是,你怎么知道这些研究里有没有隐藏着极具价值的知识呢?比如说,一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人类性交过程的科学家首次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最私密行为的细节,而一篇名为《将绵羊拖下不同表面所需力度的分析》的报告看似白痴,其实却对于大量运输和出口羊只的澳大利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士兵便秘的研究和一种帮助抑制放屁的药剂听起来毫无节操,可对于那些要上前线吃几个月罐头食品的大兵和那些不幸跟约会对象进餐时点了豆子和番薯的人来说,可是大大的福音!仔细看看,绝大多数这些研究都是用严谨的科学方法进行,发表在正规学术刊物上的。难免会有人说,原来我们给学者们投入那么多钱,他们却在搞这种玩意儿!但是科学之所以重要,不在于它马上产生了多少经济社会效益,而在于它把人类探索新知的兴趣代代相传。做科学的态度要认真,但心情可以很快乐!
正因为它在一个非主流的层面上对真正科学精神的坚持,搞笑诺贝尔奖在短短的二十三个年头里不仅得到大众的认可,众多的正牌诺贝尔奖得主也愿意在每年的典礼上为搞笑诺贝尔颁奖并接受各种戏弄,包括清扫源源不断飞来的纸飞机和作为奖品的一部分——一位幸运观众可以跟诺贝尔奖得主共进晚餐。自然,这是因为举办地哈佛和麻省理工有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啊。
除了充满狂欢节气氛的颁奖典礼,奖金也充满想象力,是装在玻璃匣里的一微米长的金条,用电子显微镜估计也看不见,所以无法核实其是否存在。
■
中文版书名成缺陷
这本书最大的缺陷是书名。原文书名颇为简单,就叫做IG
搞笑诺贝尔奖,又译“幽默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约于每年九月授予“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十大成就,评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地点为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搞笑诺贝尔奖始于1991年,当时是颁给那些“不能也不应被重复”的研究。每年有十个领域的研究获奖,包括传统诺贝尔奖的五个领域——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与和平。另外还有诸如:公共卫生、工程、生物和其他各学科间的研究。首届搞笑诺贝尔奖曾颁发过三个“虚拟成就奖”。此后,所有的奖项都颁给了基于现实世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