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云南文学的差异化突围
(2014-09-02 08:55:24)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其次,从这一届来看,入围“鲁奖”前10名的诗人有樊忠慰,海男的诗歌《忧伤的黑麋鹿》获了奖,并且是全票通过。另外,潘灵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也入围了前10名。还有,每两年评一次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作为少数民族大省,云南作家、诗人也有一些人入围、获奖。虽然获奖、入围不能作为云南文学的评判标准,但作为一个参考,至少说明云南文学与全国相比,不是很落后,更不能说处于低谷。不过,云南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与全国相比有一定差距,也有些薄弱,这是事实。
张永权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云南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关键是作家、诗人要静得下心来,不浮躁。立足云南的同时,要将视野开阔一些,看远一点。有自己的理想和远大目标。
郑千山表示,这几年,云南还是有一些作家活跃在全国的文坛上。确实,作家需要沉下心来创作出体现自己实力的作品。现在反而是一些老作家静得下来认真搞创作,不少中青年作家却显得很浮躁。当然,这跟时代社会的变革有关,文学被边缘化,被赋予了一些不正常的或者说超越了文学自身的东西。同时,作家不能“太顺”,需要有更多的委屈、磨难和挫折,才能写出优秀作品。
谈到云南文学的现状,李智红说,获奖不是方向,更不是标杆,只是参照、参考而已。更何况有些评奖的导向也不一定正确。
李智红认为,云南文学应该坚守自己的特色,坚守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立主张,坚守一种价值观。不能跟风,让作家、诗人去效仿柳忠秧、周啸天这类人的做法,最终成为笑谈,被人唾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会使云南文学大倒退。
云南文学的特色是什么?李智红说,是边地、边疆、多民族,很神秘,具有“母属文化”性质的很独到的东西。客观讲,现今的云南文学不能简单说它处于低谷状态,但在观念上、解放思想的速度和节奏上肯定是要比外省慢着半拍的。在触摸时代发展的脉络或神经方面,表现得也迟钝了一点。分析起来,云南地处边疆,有些封闭,云南作家不善于表达和宣传推销自己。尤其评论的力量比较薄弱,缺少一种畅通渠道,与外界产生了“肠梗阻”,造成在很多主流报刊没有话语权。因此,首先要自己发声,其次才会被别人认可,进而产生共鸣。一旦如此,就能融为一体,较快提升自身的水平。
李智红表示,在这方面,昭通作家群所凝聚的文学现象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比如他们很善于推销自己。而作为文化底蕴很深的大理丽江,恰恰在这一点上弱化了,甚至很多东西是被遮蔽掉了,或者说是隐藏起来了。事实上,云南作家无论是在创作的理念观念视觉上,还是在探索实践创新方面,与全国文坛是接轨的,有很多东西也是被认可的。只是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宣传推销机制,没有形成整体气势和效应。这正是我们的软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