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65年的文学家园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书屋 |
《收获》: 65年的文学家园
1979年《收获》复刊后,率先突破思想禁锢,刊发《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人生》《人到中年》《烟壶》《美食家》等,在文学和社会变迁的每一个时期,都以重要作品引起文坛瞩目。刊物奉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宗旨,力争荟集各种风格流派的顶尖作品,展示中国当代文学实绩。现已成为文坛中坚力量的作家余华、苏童、格非、马原、孙甘露等人,就是先在《收获》上亮相,然后在全国崭露头角。而迟子建、方方、阎连科、杨争光、王朔、东西等众多作家的优秀作品,也都曾在《收获》上发表。
《收获》每期刊发一部长篇,中短篇若干。文化散文专栏传递丰富的文化感悟,《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沧桑看云》《封面中国》《常识与通识》《亲历历史》《一个人的电影》《河汉遥寄》《生活在别处》等受到广泛关注。2001年起每年出版两本长篇小说专号,大量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如《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赢得世界声誉。
《收获》曾获两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三次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刊发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近年来刊发的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莫言的《蛙》获得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