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越 钱 好: 中国网络文学16年回眸与展望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典藏 |
从网络生存向着文学属性回归
中国网络文学16年回眸与展望
作者:文汇报记者吴越
从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让中国网民初次体验“网络文学”,到资本大规模介入生成一个年产值超过40亿元的产业,再到网络文学以通俗文学的姿态进入作协……16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批批网络作家风起云涌,一部部网络作品层出不穷,网络文学从野蛮生长中渐渐成熟,在文学、市场价值的平衡中,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家沉下心来,静下气来,通过写作回归文学创作应有的规律。
中国网络文学走过16年,仍处在漫长成长期的初期。在这进程中,有争议、困惑和曲折,但也充满了憧憬、希望和梦想。我们相信,无论网络文学最终将走向何方,网络原创在文学价值上的追求,在满足社会大众阅读需求,实现与主流文学无缝对接,更有序、更健康向前发展的宗旨将永远不会改变。
痞子蔡的“星星之火”,掀起了网络文学在中国的燎原之势。人们发现,相较于传统纸质出版的“长周期”和“高门槛”,网络为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1998年,通过新成立的文学网站榕树下,人们知道了网络作家李寻欢、邢育森和宁财神;1999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以及2000年今何在的《悟空传》,均在网络文坛各领风骚,安妮宝贝笔下常出现的“白棉布裙子”还一度成为文艺女青年的“标志性”着装。蔡骏、郭敬明、沧月等日后常驻畅销书榜的知名作家,也都曾在榕树下“安营扎寨”。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将这一阶段称为网络文学的“文青时代”:“这些网络作家都是不同程度的‘文青’,他们虽然未能从文学期刊获得进身之阶,但与‘主流文学’的价值体系还是有着相当程度关系,一旦在网上走红后,就很快获得出版。”榕树下创办人朱威廉的梦想就是办一个“网上的《收获》杂志”,自1999年起连续三年主办的“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也呈现了明显的向主流文学过渡的立场和姿态。
然而,榕树下这种“网络办刊”模式很快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并且被更符合互联网风格的天涯论坛赶超。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网络文学并非小说的单向繁荣,而是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的共同发展。榕树下、天涯社区均有散文、诗歌的分类发表板块;国内首家中文诗歌网站“界限”在1999年创办以后,各种专业性的诗歌网站、论坛、博客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建起来。网络诗歌的兴盛推动了一场被称为“中国低诗潮”的诗歌话语革命。
如果说,此前网络文学还是相对小众的文学青年自娱自乐的“爱好”,那么商业模式的确立,则迅速吸引了大批写手投身这一“行业”。尽管千字2-3分钱的付费标准乍一看颇不起眼,但当付费订阅的读者人数达到千、万数量级以上,网络作者获得的稿酬就远远超出了传统出版稿费。与此同时,网站也从中提取三成至五成不等的收益,从而积累足够的资本,进一步优化签约作者的福利。成熟的“生产-消费”商业链条刺激了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百万年薪”富豪作家的诞生。而网络文学与纸质出版的“依附”、“过渡”关系也发生了逆转,一些网文出版的畅销神话,让热门网文的出版权成为各大出版社竞相争抢的“热饽饽”。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这一阶段的网络小说迅速向类型化发展,并且细分出丰富的题材种类。2005年,《诛仙》掀起了玄幻文学的热潮;《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风靡让2006年成为“盗墓年”;2007年,则是《木槿花西月锦绣》等“穿越小说”的天下。对于这些幻想类题材“井喷”的原因解读,邵燕君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大约跟网文付费模式开启同一时间,从2003年起,中国的主流文学写作,即现实主义文学,大多关注的是在物质生活中的个人奋斗,而网络文学则补了主流文学的缺。这些网络小说基本上都是通过第二世界的设定,突破现实法则,用玄幻、穿越等方式重新去设计宇宙、设计历史、设计世界的法则,这种更为宏大的叙事能够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精神追求。”
另一方面,在“按字计酬”的稿费标准和规定“日产量”的更新压力之下,网络文学越写越长,一部完结的小说往往动辄上百万字。写手们为了保证速度和长度,文字也日益“蓬松”,网络写作成了“流水线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被称为“小白文”的文体应运而生。小白文通常没什么深度,内容简单、文笔通俗,但非常容易受读者欢迎。我吃西红柿就是写小白文的代表,其成名作《星辰变》称霸2007年网络文坛,甚至许多初中生、小学生也加入了读者行列。有学者认为,这正是网络文学商业化以后,大众文化工业“向下拉齐”特征的迅速显现。
“全版权”是指一个产品的所有版权,包括电子版权、线下出版权、影视和游戏改编权以及一系列衍生产品的版权等。比如网文《步步惊心》,就是由盛大文学完成了纸书出版、数字出版、影视剧改编以及其他众多衍生品的全方位售卖,形成了对产品内容资源的一次生产和多次销售。而通过输出网文到集团自有的游戏、动漫等平台,盛大网络也逐渐成为文化娱乐行业的“航空母舰”。
正因为认识到网络文学在整个“泛文化”产业格局中的源头地位,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从2013年开始,纷纷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各自旗下的创世文学网、多酷文学网、91熊猫看书轮番亮相,打破了盛大“一家独大”的局面。
除了全版权运营以外,网络文学近年呈现出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移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带来的变化。截至2013年底,手机端网络文学应用软件的使用率已达到46.5%。专家普遍认为,全新的媒介和技术会给网络文学带来“重塑”性的影响。与此同时,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则在类型化的网络小说以外,开辟了全然不同的文学样式。文学评论家严锋认为,微博作者与读者仿佛身处同一个房间,有一种面对面的对话感。而通过转发来实现的“评点”则形成了作者与读者的不断互动交流,文本的层次更为丰富,长度也变得非常跳跃。“无数个140字的雪片连缀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文学从原先的静态变成了动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