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刺不老很多年
来源:《深圳都市报》2014年6月17日第A19版
|
深圳都市报综合报道
终场哨响,马刺的主场球馆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时隔1年,马刺在自己的主场拿到了上赛季本应在迈阿密拿到的宝贝——奥布莱恩杯。
与上赛季总决赛7场大战后败给热火相比,这支马刺的阵容没有太多变化。在“GDP”身边的还是莱纳德、丹尼·格林、斯普利特等人,只不过外线射手由尼尔换成了比利内里。然而一个赛季打下来,人们发现马刺的整体实力不仅没有随着球员年龄又长一岁而削弱,反而更加令人生畏。
从空军学院毕业的老帅波波维奇将马刺打造成了一支充满战斗力和团队精神的球队。马刺的团队协作究竟到了何种地步,人们或许能从数据上得到一些答案,而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在评选总决赛MVP的时候会有些犯难,因为很多马刺球员都有资格获得这一殊荣。
最终莱纳德当选,或许放在其他争冠球队中,莱纳德只能作为一名不显山不露水的角色球员,但马刺就是这样一支充满魔力的球队,团队协作的大背景成就了莱纳德这段“灰姑娘变公主”的童话。在这位新科总决赛MVP的身后,承载着很多人的无私奉献:邓肯依然还是那个青春永驻的“21号新秀”,“法国跑车”帕克依然动力十足,吉诺比利关键时刻依然可以“妖刀出鞘”。当然,还有迪奥、斯普利特、米尔斯……
1999年,当马刺第一次站在NBA最高领奖台上的时候,出现在邓肯身边的还是“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帕克和吉诺比利那时还没有进入联盟,莱纳德和丹尼·格林还只是小孩子。15年光阴放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白驹过隙,但对于一支NBA球队来说,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程度下还能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稳定,马刺配得上“传奇”二字。
去年6月,马刺时隔6年杀入总决赛后,我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来赞美这支低调而略显沉闷的球队。在这篇名为《不是人人都懂马刺的好》的文章中,我写了马刺的5个优点——叫人怎能不怀旧、小成本收大回报、十余年屹立不倒、波波维奇是大师、人人会说冷笑话。等到今年6月,眼见着马刺把失败的经历变成宝贵的财富时,我却隐约觉得,此前的那篇文章又错过了什么。
我想了很多词语,却又把它们一一删掉。事实上,在马刺卷土重来之后,在邓肯拍打地板时懊悔的手换成高举总冠军奖杯时,再去谈战术、谈成绩,好像有些多余了。邓肯第一次得到冠军是1999年,如今再夺冠已是2014年。15年间,马刺有过辉煌,也有过片刻的沉沦,他们却并未分崩离析。你可以说这是商业联盟里的恐龙,也可以说是童话,他们超越了篮球、超越了体育、超越了刻板的数据,也超越了残酷的现实。
我只希望,等到下个赛季开始时,这些老头子还能顽强地在场上奔跑,让我们看一眼是一眼。或许在多年之后,我可以同自己的孙儿说:以前啊,有一支伟大的球队,他们叫马刺……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