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晶: 网络文学评论标准体系如何建立?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点击 |

网络文学评论标准体系如何建立?
“当下做网络文学研究的人,往往只从文学本体来看网络文学,他们并不考虑网络文学资本化的现状。”在网络文学评论家马季看来,面对新的网络文学资本时代,我们的批评其实并没有做好应对。“网络文学最初是由纸媒向网络的延伸和过渡,但资本进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与传统文学和资本距离相对较远不同的是,网络文学在当下已经与资本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两年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资本进入网络文学的现场,这里就牵涉到网络文学互联网经济的背景,抛开这个背景,网络文学是不能成立的。不论资本进入网络文学是好是坏,这个客观事实是存在的。网络文学评论如果忽视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自然会有所偏离。”
马季认为,当下的网络文学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网络文学牵涉到的是文学、动漫、游戏、影视甚至舞台剧各种样式,它的范畴已经外延至大的文化现场,它带动了整个文化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当下文化的走向。”有两个数据能够说明这个情况:第一,去年共有4600部长篇小说,有2500部是网络文学的纸质出版;第二,去年影视剧的改编,网络文学的改编已经超越了传统纸质出版物。因而面对当下的网络文学,传统的文学评论已经远远不能涵盖它的范畴,不能解析它的真正面貌。
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进入网络文学,它们掌握了当下网络文学的资源,当网络文学各种艺术样式不断成熟后,其中的收益也是巨大的。“某种程度上,资本进入网络文学,未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二者的聚合作用将有可能改变文化的现状。也就是说,网络文学正在为将来建立一个新的文化现场‘打地基’,新的文化偶像有可能从其中产生。”马季强调网络文学对未来文化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在中国历来是不成功的,而网络文学提供了一个范本,从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成长的空间和可能。网络文学的基础逐步扎实,资源越来越丰富,技术含量也在增加,它将会与世界文化走向接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评论的标准有何异同?文学性是否仍然是网络评论的重要标准?《网络评论杂志》主编杨克说,网络上评判一部网络作品的好坏往往按它的点击率高低来评价,但网络文学评论要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与系统,这个标准应该是文学性的。但他认为,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标准与传统文学有何区别?“它应该带有传统文学的元素,但它更应该依据网络文学自身的特质建立起来。而当下,这个标准并没有建立。”
在马季看来,文学性当然仍然是网络文学评论的准则。因为网络文学本质上接续了通俗文学的传统。“近年来网络文学爆发式的增长与通俗文学发展得比较迟缓、水准相对较低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使通俗文学边缘化了,但它还是存在的,但1949年后,通俗文学的发展迟滞,转而在香港、台湾的土壤上成长起来,产生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等人,似乎华语通俗文学的使命就由他们来完成了。但试想,大陆文学创作者如此之多,如果接续上通俗文学的传统,必然会出现大家。”但他也认为,我们的文学评论没有正视这样一个问题:通俗文学的发展是精英文学的基础,通俗文学的大家会成为精英文学的作家。“当下网络文学作家有成为精英的可能,比如猫腻、辰东、江南等一批网络作家,他们的作品品质是很高的。”
对于评论家而言,进入网络文学的现场相对是困难的。网络文学庞大的体量,文学网站的运作方式、读写关系等等,都成为评论中应该考虑的问题。这些都涉及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问题,不谈这个问题,就不能将网络文学的本质描绘出来。马季提醒:“不能进入网络文学的现场,是当下网络文学评论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当下网络文学评论,会考虑到网络文学的特点、它的写作模式、与读者的关系,但资本为什么会进入网络文学、网站如何培育自己的作者,评论家是不知道的。”
杨克主编《网络文学评论》时曾经想做一个文学排行榜,以此来遴选作品,由此建立起评论的标准和体系,但最终计划却破产。“当下的文学评论家其实很少阅读网络文学,因为他们是传统文学评论者,对网络文学的兴趣不大,网络文学太长且样态模糊,如何阅读成为一个问题。”他曾经有个想法,让网络作者来进行文学评论,但他很快发现,“网络作者每天要埋头完成自己的几千字任务,他们并不阅读其他网络文学作品”。
在编辑杂志的过程中,杨克发现,即便是从事网络文学评论的评论家,他们的评论方式也是传统的。“文学评论面对网络作家时,你的评论如何与他的写作之前对接?评论家的评论是否真正切入了网络作家写作的实际,你的评论是否对他的写作会产生影响?《网络文学评论》有个困境,我们仍然是用办传统文学杂志的方式,没有进入真正的网络文学。也就是说,作为一份面向网络文学的杂志,它应该从内容、形式、风格、气质味道上与传统杂志区分开来,但很遗憾,我们没能做到。”在杨克看来,网络文学评论系统的建立,不能仅仅依靠传统评论的力量,它可能需要的是更多人的介入、杂糅,多方合力的一种方式。
马季认为,网络文学评论标准与体系的建立,可能有赖于我们文学标准观念的改变。“二十世纪的文学标准是精英文学的标准,但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标准。网络文学接续的是传统文学,而不是‘五四’新文学,它的根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判断它也要看到它民间化的过程,它的初始阶段我们要容忍质量的良莠不齐。网络文学目前是一个生态积累的过程,它在现阶段扮演的是盘活这个文学现场的角色。”在他看来,网络文学评论现阶段也应该处于一个生态积累的过程,它的标准与体系也正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