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中:男人的情感有冰峰有火焰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点击 |

刘克中:男人的情感有冰峰有火焰
作者:陈之淼
Search
博主简介
刘克中,70后作家,《英雄地》作者,另著有长篇小说《天河水谣》、《蓝狐突击》、《蓝焰兵锋》,散文集《耳边轻轻吹过的风》,电影《目标战》等影视文学剧本。
答:在现在的社会里,我渴望有一个英雄在英雄的土地上播种诚信的种子,培育守信,繁衍信仰。当今时代,我们常常抱怨世风日下,却从来不自我检讨。今天,我们缺乏的是播种。“英雄地”的内涵不在于英雄,也不在于地,而在于播种、生长、繁衍出诚信的力量。我们这个民族需要生长这样的力量。同时,我想把这本书作为一块净土,渴望读者能通过阅读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出诚信的力量。
问:《英雄地》主要讲述的是五个男人在“要情义还是功名,要兄弟还是女人,要反哺还是忘恩”的情感纠葛,你为什么会选择从男性视角上来叙事?
答:应该说我擅长写男人之间的情感,男人之间的情感有冰峰亦有火焰,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有硬汉铁血,横刀相向,又有惺惺相惜,肝肠寸断。我在小说里设置男人内心的矛盾,就是要挖掘男人强硬外表躯壳之下那些最敏感、最柔软的,最脆弱的存在。五个男人,五个不同的性格,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的言行和心理反应,这样我就寻找到了男人围绕这些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心路历程。
问:虽然你表达的是“承诺”这个宏大的主题,但用了很多贴合读者的类型元素,比如波诡云谲的商战,男女纠缠的情感,兄弟相残的冲突,三代人的代沟矛盾,为国家舍生忘死的英雄情怀等,你是认为这样更能“接地气”吗?
答:对。很多人认为选择正面的主题顺应不了当下的阅读风气,肯定不受市场欢迎,其实不然。作家思想的传达是建立在读者阅读基础之上的,精神的传播绝对不能孤芳自赏,要让更多的人在阅读的愉悦中感受文本精神力量的表达。不少作家对类型化写作嗤之以鼻,我不以为然,类型化元素恰恰是藏底气、接地气的东西。我在《英雄地》中做了很多尝试,我并非在用这些商业元素吸引人读者眼球,而是在纯文学写作和类型化写作之间找到了那种可以互补的可能。
问:如何讲出好故事是作家们要做的事情,在这方面,你有什么撒手锏?
答:这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好故事”。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觉得好故事最主要有人喜欢看,是用好看的故事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应该说,作家驾驭故事的能力是创作能力的体现。
另一个问题是“故事应该怎么讲”。小时候,听邻家说书的瞎子讲故事,讲到深夜时,书场已经空无一人了,只剩下一头猪在拱他说书的桌子。瞎子说书匠无疑是个讲故事的失败者,他视野里看不到听众反应。所以,作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眼里一定要有听众。有朋友说,我在《英雄地》里塑造了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雄,我反驳说其实不是,主人公没有堂吉诃德的怪异和荒诞,但我讲述了一个精神斗士的传奇人生。传奇是好故事的特质,通过解决情感难题把故事演绎成传奇无疑是最好的讲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