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我们不生产作家,只做作家形成的助推器

标签:
上都两年等一等班里诗歌 |
分类: 自由点击 |

谈到当初设立创意写作班的背景,王安忆说, 200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向教育部申请设立了创意写作科学学位硕士点,后来因为教育部准备删除科学学位,增加专业学位,所以经过两年的争取, 2008年,教育部批准我们建立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硕士点,不过前提是要有三年的试点期,而且每一届招生人数不超过15人。王安忆介绍,创意写作硕士班在课程设计上与中文系其他专业课程有相似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突出创意。比如说有些老师教现代文学,在教到曹禺的作品《雷雨》时,老师会要求每个学生“认领”一个角色,然后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再写出一个结尾。
关于创意写作班的招生情况,王安忆介绍说,我们这个班虽然是面向全社会招生,但最后真正能够考取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应届的毕业生。考试除了要通过全国统考,还有一张考卷,一般由王安忆自己出题,内容是写一个虚构的小说或文学批评。两年的学习时间要顺利拿到学位压力其实还是挺大的。首先要通过学位论文,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我们的论文格式是创作,我们要的是虚构的作品,而且必须是原创的,一定不能是发表过的。作品中包括一部中篇小说,如果是散文要达到五万字,还有个短篇小说或短篇幅作品,最后还需要有一篇与写作有关的批评性的文章。
王安忆介绍,其实创意写作只是一个名字—— “Creating Writing” ,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神秘,美国很早就有创意写作课程了,后来欧洲都是仿效美国的,而我们的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也是借鉴他们的。我负责的课程是写作实践,主要是小说写作,其他老师有教散文写作,诗歌写作暂时还没有开设。如今,创意写作班已经有三届毕业生,虽说培养出来的近50名的毕业生中还没有在写作领域比较突出的,但王安忆并不觉得失望,她认为这很正常,一个作家的形成不像一个木匠制造一个桌椅那么快,而是需要很多的条件,创意写作班的学习经历是他们未来成为作家的一个可能性条件,但绝不是必要条件。
但让王安忆倍感欣慰的是,“通过这几年努力,创意写作班的生源越来越好,以前重点大学很少有学生来报考这个专业,现在很多重点大学学生都来了,而且以前报考这个专业的都是一些本科阶段功课不大好的学生,现在是优秀学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现在就业情况都非常不错。 ”一般而言,当一个专业在生源和就业上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加紧扩招,但王安忆告诉记者,该创意写作班现在虽然生源越来越多,但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不会盲目扩招,即便是系里和学校方面有这个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