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自由:公务员,自由撰稿人,多篇评论散见各类刊物。
艾自由专栏●自由漫笔之四:
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的昭通作家
在昭通,文学绝不是谋生或挣钱的手段,而是作家实现自我的一种精神追求、提升自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尽管脚下的土地贫瘠苍凉,我们的灵魂却在空中飞翔”。作为“昭通作家群”精神追求的写照,是不甘寂寞的灵魂和共同的文字理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激情和对故乡深切的爱。但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作家却通过写作有意无意间改变了人生命运,也当是文学的副产品吧!
现已退休在家的麦芒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他从失学少年——流浪者——摄影个体户——国家干部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诗歌创作同样充满传奇色彩。1992年6月,他因长期坚持自学,业余文学创作成绩突出,被当时的昭通地区行署人事局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安排在威信县人民政府县志办公室工作。至今在国内《诗刊》、《诗潮》、《诗歌报》、《南方日报》等报刊杂志以及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刊发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文学作品1000多篇,出版诗集6部、文集3部近200万字。他的诗歌创作受到省内外不少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的关注和评介,目前发表在《文学报》、《黄金时代》、《边疆文学》等报刊杂志上评论鉴赏他的文章不下百篇,堪称“昭通作家群”中的“诗歌不老松”。
对陈衍强来说,当初写诗,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如今,诗歌成就了他彝良县文联主席一职,也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目前,已在《人民文学》、《诗刊》、《大家》、《中国作家》、《诗选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有作品收入多种选本,出版诗集《英雄美人》、《我的乡村》,其中《英雄美人》获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一等奖。
而1971年出生于河北省康保县一个贫困小山村的刘建忠,1997年从北京军区获准调动,只身一人来到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2000年脱去军装,转业到昭通日报社工作。而这一切,都缘于他太会“写”了。1993年从事写作迄今为止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云南日报》、《滇池》、《小小说选刊》等全国60多家报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500多篇约80万字。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他始终不敢忘记一句话:做文先学会做人。做人,以求诚实厚道;做文,力求朴实无华。
在昭通,靠写作改变命运的人还有很多,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文学,始终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向往与最爱!
原载《昭通日报》2011年1月7日第3版(五尺道副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