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非子城邑在今甘肃清水县

(2013-07-06 16:52:31)
标签:

秦非子诚邑遗址

秦非子

考古

古文化

秦文化

分类: 教科研动态

秦非子城邑在今甘肃清水县

(2013-7-4 15:46:54)  来源:清水文物局清水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编者按】

    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发展记载下了无数精彩的篇章,凝聚而成的也就是我们古老而且优秀的文化,书写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史诗。在清水,无论是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历史长河中留存的文物古迹、史料记载,无不印证着这座古老又不断前行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沉淀。我们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追寻先祖在这里创造的辉煌,感受先祖在文明路上执着的求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追寻先祖足迹】之秦非子城邑在清水

    据考古队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副院长赵化成教授讲,确定李崖遗址就是秦非子封邑所在地

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29/BeyondPic/2011-11/13/1111131649d1e81ce1f4f6d221.jpg

李崖遗址地貌(南—北)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的东南、天水市西北,历史上是通关中过陇山的必经要道。清水也是轩辕黄帝的故里,秦文化的发祥地。

  秦人的历史悠久,秦文化源远流长。秦人崛起于陇右,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的先世出自颛顼,到商代晚期的中潏,已经“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叶,非子居于犬丘,因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得为附庸,封邑于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云秦亭,秦谷是也。”《水经注》则更明确指出,秦水汇流的秦川是秦仲封地育故亭,以别于清水上游东亭川先有的秦亭。而清水县秦谷正在县城东北40多里,今秦亭镇秦乐山下秦亭河谷地的秦亭铺村,即秦祖非子的封地秦邑所在地。秦人由此开始不断发展强大,进而东进中原,实现全国大一统,建立封建集权的秦人大帝国。

  关于秦人故地特别是秦非子牧马之地,麦积区、张川县、清水县、甚至礼县都有许多传说,但以“秦”命名并保留到目前的乡镇只有清水县秦亭镇。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天水一带)为根据地,致力于农牧业的强盛和发展。秦亭就是秦时分封的“亭”级行政区。真正秦亭故址在秦子铺村东北马套里秦亭河西岸,考古遗址分布在山脚河谷4500平方米左右的地域。附近的山称为乐亭山、秦乐山、河谷称为秦谷、河水称秦亭河等。

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29/BeyondPic/2011-11/13/1111131649f933b630d47d31ab.jpg

  (由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在清水李崖遗址发掘研究早期秦文化。照片后排正中为发掘领队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原副院长赵化成教授,后排左四为国家博物馆考古部梁云博士。)

  为了印证史书的记载,搞清秦人早期的发展过程,2005年开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组成一支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清水、张川、礼县、天水等地进行系统调查。重点了解当地早期秦文化的分布,以及戎人寺洼文化并存的状况,当然包括封邑所在地调查。排除了其它地区作为秦城邑的可能,将调查的重点转移到清水县境内。

  考古队从牛头河上游秦亭镇开始至红堡段,在40多公里牛头河两岸逐地逐台阶展开拉网式调查,重点对地表遗存的陶片、断崖处暴露出大量灰坑、红烧土及被盗墓葬等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对南道河、樊河、后川河、白驼河及林家河等各大支流也进行了认真调查。这次普查历时两个月,普查文物点60余处,先秦文化28处,周代遗址主要有李崖、庙崖、秦子铺、泰山庙、柳树塬、下陈村、峡口村等。秦亭这一带地势狭窄,溪流两岸并没有发育较好的台地,只发现较少早期的陶片和文化堆积,设立秦邑的可能性不大。但此地气候湿润,水草丰茂,作为当时的牧马区也是理想场所,应为牧马区。也可能是秦时在交通要道上设置的驿站,于是秦文化课题组将目标锁定在李崖遗址上。

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29/BeyondPic/2011-11/13/1111131649eb6f109fe38f6eee.jpg

(古城墙遗址)

  李崖遗址位于县城西北牛头河与樊河的交汇处,西临滴水崖沟,北依邽山,台地发育良好,符合城邑的自然条件。面积100万平方米,文化层深厚,遗存十分丰富。2013年3月,清水县李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古城塬残存城墙长50余米,高1——2米,地表采集到大量西周、汉魏时代的陶片,器形有鬲、甗、瓮、盆等。东、南侧所在区域相当一部分为居民区,从断崖处看,遗存更为丰富,地势更开阔,惜以占用,无法考察。只能从遗址北侧着手勘探发掘。北侧全是农业耕作区,地表有大量陶片,包括史前、商周、汉魏等时期的,断崖处有大量盗洞及灰坑。

   

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29/BeyondPic/2011-11/13/111113164972c48810249676b9.jpg

(发掘现场)

  2009、2010、2011年,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开始大面积钻探,发掘历时6个多月,发掘面积数千平方米,解剖城址20余米,清理墓葬近30座,出土陶鬲、陶罐、等150余件,灰坑120个,各类标本10000多件。从墓葬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属于西周中期,于秦非子牧马封邑时代相符;从葬形制看,除4座明清墓葬外,其余15座均头西向,并带腰坑,具有典型秦人葬俗特点。但由于天气原因,野外发掘暂告结束。目前,已进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据考古队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副院长赵化成教授讲,确定李崖遗址就是秦非子封邑所在地。当然李崖遗址发掘考古工作还未结束,我们也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广泛展开,秦人早期在清水的活动、秦人的迁徙壮大等历史渊源会得到全面的揭示。

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29/BeyondPic/2011-11/13/1111131649b5289d0c694944a2.jpg

  清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县之地。《史记.秦本记》云:“(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初县之。”据《水经注.渭水》记载:“藉河即洋水也,北有蒙水注焉,水出县西北邽山,翼带众流,积以成溪,东流南屈径上邽县古城西侧,城南出。上邽故城戎国也秦公武十年伐邽县之,归天水郡治”,濛水应为牛头河,其流向大体与记载相符。邽山即今李崖遗址及以北山系,遗址内有古城遗址,当地人称上邽故城。清水县历史上原有上邽乡,后与永清镇合二为一。著名学者、史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何光岳说:“清水县实为我国最为古老的县治,堪称天下之首县。”

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29/BeyondPic/2011-11/13/111113164974486ac2a313d2ec.jpg

  秦的都邑于牛头河流域是《史记》、《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渭水注》等史书均记载的,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秦亭、李崖等先秦文化遗址也是我县最大的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件长期、艰苦的工作,任重道远;同时,也能增强全县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将以更大热情投身于清水经济建设。

http://www.tianshui.com.cn/Files229/BeyondPic/2011-11/13/11111316491a31b38a0568dd6c.jpg

 

[补记——百度百科——秦非子]

非子秦国的开国君主。颛顼后裔,嬴姓,祖先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始祖大费(伯翳伯益、费侯),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又助训练鸟兽,舜赐姓

http://s4/mw690/4bdb65e94e0d41712b1c3&690

人物简介

    非子(生卒年无考,在位年代约前900年—前858年),华夏族,周朝人,原名叫赵非子颛顼(黄帝之孙,传说中的中国上古部族首领)后裔。其先祖大费(即伯翳,又作伯益)佐驯服众多鸟兽,舜赐姓。后来伯益后裔造父周穆王御马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穆王以赵城封造父,从此造父族为嬴姓赵氏周孝王时期(前897--888),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庶子非子(因造父之宠,也冒姓赵氏,称赵非子)居于犬丘(今甘肃省礼县红河盐官一带),善养马。犬丘人将其事告诉周孝王,孝王召见非子,让其在渭水之地为周王室养马。非子精心牧养,繁殖甚多,孝王大喜,欲废大骆嫡子成,让非子做继承人,遭到成的外祖父申侯(申候之女为大骆嫡妻,非子为大骆庶子,在申候之女嫁于大骆前即已出生)坚决反对。于是,孝王既不废成的继承人地位,又赐非子为附庸周制,封地方圆不足50里者为附庸),让他在秦地建立城邑(秦非子所建城邑为秦亭,其辖地为今清水县秦亭镇至张家川一带)。除此之外,孝王还让非子得到了更大的荣耀。由于嬴姓自虞舜时大费得姓以来,经历夏商周初已过将近千年,久已失祀(宗主嫡子才有权承祀),孝王就让非子重新承祀嬴姓,也就是让非子具有了嬴姓宗主地位。从此,非子与他的嬴姓后代以秦亭为根据地,不断向四周拓展领土,为建立秦国奠定了基础[1]

     http://s15/mw690/4bdb65e94e0d418038e6e&690

秦非子养马之地

生平事迹

秦非子,嬴姓部落的首领,善于养马。公元前890年,曾受周孝王诏,主管养马于汧河、渭水之间。由于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从此开创了秦人由游牧部落向国家形式逐步过渡的新纪元。
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了汧河、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大养其马。周孝王对这件富国强兵的大事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去牧场检阅一番。有一年秋天,周孝王去巡视马匹饲养情况,从牧场一位犬丘人氏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手,就会又肥又俊。孝王立即命养马的小臣带非子来见。孝公问及养马之道,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孝王听后十分高兴,就让他主管这一带的马场。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不几年功夫,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雄峻无比,孝王每年来看都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他的功劳,孝王封赐他几十里地,地名为秦(渭水以西),并号曰“秦嬴[2]

史籍记载

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羌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仍为朕息马,朕封其土为附庸。’”周孝王时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为附庸,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后秦襄公正式建立秦国

封侯渊源

秦国的始祖秦非子给周孝王养马,周孝王很赏识他,所以把秦地给了他当封地。不过这时秦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等到了秦襄公时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到西戎真的打来的时候很多人以为周幽王又在耍他们,所以没来勤王。而秦襄公这次来了,虽然周幽王被杀了,但因为他作战勇敢,并且派兵护送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所以被周平王封为诸侯。

历史评价

非子是一位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是“为秦始封之祖”,是秦国先祖中第一个被周王室分封的人,在秦的发展史上则是创立秦国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古城遗址

清水李崖古城遗址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从出土的文物、各类标本及墓葬形制考古专家确定,李崖遗址就是秦非子封邑所在地。目前,由于天气原因,野外发掘暂告结束,考古工作将进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秦人崛起于陇右,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的先世出自颛顼,到商代晚期的中潏,已经“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叶,非子居于犬丘,因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得为附庸,封邑于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云秦亭,秦谷是也。”《水经注》则更明确指出,秦水汇流的秦川是秦仲封地育故亭,以别于清水上游东亭川先有的秦亭。而清水县秦谷正在县城东北40多里,今秦亭镇秦乐山下秦亭河谷地的秦亭铺村,即秦祖非子的封地秦邑所在地。秦人由此开始不断发展强大,进而东进中原,实现全国大一统,建立封建集权的秦人大帝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