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语早教育儿 |
分类: 育儿札记 |
福娃学话进步神速,不仅能模仿大人说话,而且创造出许多经典“语录”,或搞笑,或惊讶,或感动……总之,每天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现摘录部分“经典”和大家共享。
1.没有,大没有。
福娃刚学话时,喜欢在名词前加上一个“大”字来形容,最经典的是以前讲述过的“大妈”。渐渐的,他把“大”字浪潮泛滥到了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一天,他翻看自己的画报,边翻边依依呀呀地说出画报上他认识的物体的名字。当翻到空白页的时候,他怔了一下,然后冒出一句:“没有,大没有。”一句话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从那以后,家里人找不到东西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没有,大没有。”
此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带着福娃做“串珠子”的游戏。每穿上一个珠子,我就边鼓掌边说:“成功!”后来,福娃一连穿上两个珠子,我正要表扬他,他却抢在我的前面说:“成功,大成功!”边说边得意洋洋地鼓起了掌。我不禁莞尔。也许在福娃心中,这个“大”就相当于“很”“非常”之类的副词。于是我告诉他:“不能说‘大成功’,应该说‘非常成功’。”接下来“串珠子”时,我说一句“成功”,福娃就接一句“非常成功”。一串美丽的“木珠项链”就在一声声的“成功”中顺利诞生了。
2.大梨树姥爷。
睡觉前,福娃照例要听《小园丁》这首歌曲。听得熟了,他便能背出里面的歌词,并且自作主张地把“给小树洗洗身”改为“浇桃花浇韭菜”(我们自家的小院子里有桃树和韭菜地)。几天后,当哄他睡觉时唱到“浇桃花浇韭菜”时,他又突然冒出一句:“浇大梨树爸爸,大梨树妈妈,小梨树宝宝。”我惊讶地看着福娃,正猜测他是从哪篇童话中获得如此灵感的时候,他又接了句:“浇大梨树姥爷!”一闻此言,一旁正在收拾东西的姥爷乐得弯下了腰,手里的玩具洒了满地。福娃见此情形更来劲了,又接下去说:“浇大梨树姥姥,大梨树姑姑,大梨树大舅,小梨树哥哥,小梨树姐姐……”就这样,梨树那完整而庞大的“家族”,就在福娃的口中诞生了。
3.妈妈是个好宝宝。
十六个月后,福娃的学话由“机械模仿”阶段过度到“创造性模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经常自作主张地“篡改”曾经熟记于心的儿歌和故事。一次,他兴高采烈地拉着我的手,用清脆而稚嫩的童音说:“妈妈乖,妈妈好,妈妈是个好宝宝。”说完歪着头,等待着我的赞扬。一旁的我却哭笑不得,因为我知道,这是他把我为他编的儿歌“福娃乖,福娃好,福娃是个好宝宝;福娃好,福娃乖,福娃是个乖宝宝”篡改后的杰作。在这个“杰作”中,妈妈成了和他一样“乖”的宝宝。是啊,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妈妈,还是梨树姥爷……
4.福娃找到扳子真聪明。
一日,福娃像所有一岁的孩子一样,在专注地玩了一阵玩具后,表示了他的不耐烦,把手中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持续了几分钟后,我终于板起面孔开始教训他:“福娃,好孩子不能乱扔玩具,要把玩具收拾好。”对于我这番“教导”,福娃充耳不闻,只顾埋头在杂乱的玩具堆里翻找着什么。我更生气了,刚想强行把他抱走,他却转过身,手中举着一个玩具扳子,高兴地说:“福娃找到扳子,真聪明。”我“噗哧”一下乐出了声,满肚子的气瞬间化为乌有。平日里,都是我把“福娃真聪明”挂在嘴边,而今天,孩子已经学会肯定和赞美自己。有了这份自信,即使他把家里弄成猪圈也值得了。
5.大舅,大舅姥爷。
“大舅,大舅!”福娃指着报纸上一位戴眼镜的老人对我说。我不禁笑了,难为这个“小人儿”,他记住了大舅戴眼镜,却忽略了年龄。于是我告诉他:“这不是大舅,大舅没有这么大的年纪。”福娃歪头想了想,又冒出了一句:“大舅姥爷。”我不禁哑然失笑,心中却暗自欢喜,我们的福娃已经初步懂得年纪和辈分的大小了。
6.一百舅姥爷。
其实福娃有三个舅姥爷,三个舅姥爷也经常来看福娃,福娃对他们都很熟悉。一日,二舅姥爷来看他,和他玩了好一阵。二舅姥爷走后,福娃依然恋恋不舍。那时他十六个月,刚刚学会数一百个数,对数数兴趣正浓,便开始数起了“舅姥爷”们:“大舅姥爷,二舅姥爷,三舅姥爷……”皱了皱眉头,他又意犹未尽地数下去:“四舅姥爷,五舅姥爷,六舅姥爷……”我连忙制止:“别数了,福娃数多了。”谁知福娃没理我那一套,接着数:“七舅姥爷,八舅姥爷……”一直数到了二十舅姥爷还不住口。姥姥在一旁叹息:“这么多舅姥爷,还不把你太姥姥累死啊!”终于,福娃在数到“二十九舅姥爷”时也失去了耐性,跳过了若干数字,大声数了句:“一百舅姥爷!”
7.福娃也打不开电脑。
福娃的姥爷年近七十时,终于对上网发生了兴趣。一日,他正向我请教怎样在网络看视频,福娃冷不防钻出来,在我们来没有来得及防范时按下了主机箱的开关,导致电脑强行关机。看着一片漆黑的电脑和大人们不愉快的脸色,小小的福娃也隐隐感到自己闯了祸。他碰了碰主机箱,大概想让电脑恢复工作,却没有效果,周围的人也没有一个来帮忙。于是,他一连苦恼地嘟囔起来:“爸爸打不开,妈妈打不开,姥爷打不开,姥姥打不开,福娃也打不开电脑。”这一长串话立刻冲淡了房间里的尴尬,几位面面相觑的大人脸上都乐开了花。这个小福娃,居然说出了这么一长串话,而且那个“也”字用的恰到好处。想想多少一年级的学生都不会恰当地使用“也”字,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8.大公鸡败家。
某晚,我和福娃一起玩电动大公鸡。我突然想看看福娃在妈妈受到伤害的时候有什么反应,于是抱起大公鸡,用大公鸡的嘴碰自己的鼻子,并对福娃说:“福娃你看,大公鸡叨妈妈的鼻子呢!”福娃立刻把大公鸡扒到了一边,气愤地说:“大公鸡败家。”天哪!“败家”这句方言,福娃可说从哪里学到的呢?而且用的恰到好处。看来在孩子面前说话,也要小心一些。普通话还说要从娃娃抓起啊!
9.灯光真美丽。
福娃怕黑,一到黑夜就有轻微的焦躁。为了消除他的恐惧,几天前的晚上,我把他抱到窗口,让他看月亮姐姐,看闪烁的小星,看楼群间的灯光,并对他说:“每一扇窗口后面都有一盏灯,每一盏等下面都有一个温馨的家,那里也有爸爸、妈妈和宝宝。”福娃突然指着马路旁说:“路灯。”我一看,路灯在薄雾中放射着温柔的光。黄昏的雾气把那些光笼成一种模糊的金黄色光晕,层层的光晕外游动着细微的金黄色颗粒,像拉斐尔油画中圣母头顶的光环。福娃被这种温暖而奇异的光吸引了,他凝视了足有三分钟,然后说了句:“灯光真美丽。”
我一下子把怀中的小福娃抱得紧紧的,感动的潮水泛到脸上,成了两行温暖的泪。这或许不是福娃在人生中第一次感受美丽,却是他第一次用语言,用心灵表达他感受到的美丽。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一个十七个月的孩子这句普通的赞美,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诗。福娃已经在无边的黑夜中看到了美,我相信,从那一刻起,他不再惧怕黑夜,他的心灵也永远不会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