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儿也须乐学早

(2007-09-02 12:24:42)
标签:

育儿/亲子

分类: 育儿札记
 
 

我曾是一名早教的反对者,十四年的教师生涯让我看够了那些为各种名目的补习班、特长班所累的学生和家长。每每看见孩子们疲惫的面孔上所呈现的无奈和麻木,我就不寒而栗。因此,早在怀孕的时候我就发誓,我的孩子绝对不接受什么早期教育,我要给他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童年。

 

及至福娃诞生,酷爱读书又缺少育儿经验的我,开始按照各种“婴儿成长大全”类书籍的指导照顾自己的骨肉。偶尔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细心的妈妈应该在宝宝三个月的时候就教他看书。虽然那时宝宝不可能从书中学到什么,但最起码应该让他认识到什么是书。”我就像被蜜蜂蛰了一下似的,本想立即翻过去置之不理,但这句话偏偏是一位我非常信服的教育专家说出来的,由不得让我不动心。细思量一番,觉得专家说的也似乎有几分道理,于是就跑到书店买来一套“零岁方案”的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共十本,分为动物、植物、车辆、服装、日常用品、食品、数字、色彩与图形、蔬菜、水果十大类,每类十页,每页都是一个独立的实物照片,色彩鲜艳,想来孩子即使不十分感兴趣,也未必讨厌,就权当是孩子的一种玩具吧。随书一起买回来的,还有一个高级的健身架和一款精致的哗啦棒,也算是对孩子“早教”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一种提前性的补偿吧。

 

可没想到,三样东西一拿回来,未满四个月的福娃对羡煞其他小孩子的健身架和哗啦棒熟视无睹,偏偏对那十本“教材”情有独钟。只要看到那些色彩鲜艳的图画,他会马上停止哭闹。如果大人们告诉他这是苹果,那是鸭梨,他的目光会随着大人的指点和翻阅而来回移动,一两个小时都不会哭闹,神情专注得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如果大人们停止讲解,让他自己随意翻阅,他会用哭闹挣扎提出强烈的抗议,直到大人接着讲下去为止。一开始,我们并不相信他真的听懂了什么,只是奇怪他怎么能听得下去。直到有一天,在翻到“苹果”这一页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小福娃的小嘴竟然蠕动了起来,似乎馋的想去吃一口。这个发现强烈地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懂了!他竟然看懂了!前几天刚吃过苹果的小福娃,已经能在脑海中把图片和实物联系在一起了。一直把那套“教材”当成哄孩子的工具的我,终于改变了对“早教”的错误观点,而把面前的这套书看成一套真正的教材了。

婴儿也须乐学早

我认识香蕉了!

 

从那一天开始,我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一起,开始天天地、反复地给福娃讲那套教材,不仅告诉他每种东西的名字,还加上适当的形容和讲解,如“书包——上学时背的书包”,“茄子——紫色的茄子”等。当然,我们并没有硬性地要求福娃每天必须学会些什么,只是在他愿意听的时候不厌其烦地去讲,听进去更好,听不进去也没关系。如果福娃不想听了,我们马上停止,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渐渐地,我们发现福娃对这套教材越来越喜爱。五个月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片,他会露出满足的笑容。六个月的时候,他就渐渐地形成了“多”与“少”的概念:看见一个苹果的图片,他无动于衷;看见两个苹果的图片,他就会微笑起来。苹果越多,他越高兴,及至到了五个苹果,他会咯咯地笑出声来,并手舞足蹈,兴奋异常。六个月零二十天的时候,福娃得了肺炎,在医院一住就是二十多天。婴儿打头皮针是最难看护的,福娃打的偏偏又是红霉素,一打就是七八个小时。那时我们看护的主要手段,就是给他“上课”。只要一“开课”,福娃会立刻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听讲。讲一个小时,他听一个小时,其注意力之集中,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当然,这种边打吊瓶边上课的场面吸引了许多人的驻足,渐渐地,儿童医院上至院长,下至清洁工,以及各病房陪护的家属,都知道高级病房中有一个六个多月的孩子天天看书,天天听课,听讲态度比小学生还好。于是,我们的小福娃就成了住院部的“小明星”,每天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也只好天天给他们上“观摩课”。许多家属还向我“取经”,问我对孩子进行早教的经验,弄得我这个“早教”的曾经反对者哭笑不得,但心里却甜滋滋的。

婴儿也须乐学早

病房课堂

 

婴儿也须乐学早

认真听讲

 

婴儿也须乐学早

自主学习

 

婴儿也须乐学早

劳逸结合

 

不过,那个时候,我对早教的成果还不十分确信,总觉得孩子的确在听,但一直怀疑他究竟能听懂多少,私下认为他只要能认识十种以上的物体就不错了。可没想到,早教的成果在福娃第八个月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那时,福娃已经认识了屋子里的许多东西和自己的许多玩具。我突然心血来潮,把那套教材中的几张图片摆到一起,然后问福娃:“福娃,哪个是袜子啊!”没想到福娃一下子就把目光准确地投向“袜子”那张图片上。我目瞪口呆,好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天哪!平日里并不见他喜欢“袜子”这张图片,可如今却居然认识了!然后,我又让他挑了几张平素并不喜欢的图片,居然张张准确无误。上帝!他认识!他都认识!他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呢?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陆续实验了所有的图片,才发现十本书中近一百种实物图片,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以及近乎抽象的阿拉伯数字1、2、3、4、5,福娃几乎都能辨认出来。更让人惊讶的是,一个月后,福娃不仅能把大人们指定的图片准确的辨认出来,还能把它从不同的图片中拿出来,送到我们的手里。而且,他还能把图片和实物准确对照。记得图片中有一个黄色的“扇贝”,后来我们又给他买了一个蓝色的扇贝玩具。我们聪明的小福娃居然一眼就认出那也是扇贝,并没有以为颜色不同而被迷惑。感叹之余,我不得不承认,早教的确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对孩子的成长不无益处啊!

 

至此,我对孩子“早教”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其实,教育本身就无法单纯地评价其好坏。同样的内容,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而用不当的教育方法,当然就会产生负面效应甚至会结出恶果。早教也是如此。如今太多“拔苗助长”的行为让早教背上了不该有的骂名,而我们做家长的,其实应该反思的不是早教这种方式,而是我们用的方法是否利于孩子的成长。就我个人的感受,我认为婴儿早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有心栽花”,而要“无心插柳”。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在婴儿早教方面,我们且不可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一遇到挫折就否定一切。福娃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对他有太高的期望和要求,他才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我们的教育,对书发生了兴趣并达到“乐学”。不敢想象如果我们在他想玩玩具的时候逼迫他看书,他是否已经开始痛恨曾经喜爱的图书了。

 

 第二、早教要“润物细无声”。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在“学习”,而是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游戏,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接受知识。

 

 

 

 第三、不要把早教的成果当成炫耀的工具。当早教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工具,逢人就让孩子表演一番。否则,孩子不仅会厌烦自己学到的一切,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虚荣心。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知识是丰富自己的头脑和心灵的,而不是用来炫耀的。

 

当然,我这几点“经验”,只是个人的看法,还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总之,我认为早教是开发智力,培养孩子必不可少的途径,如今,我又把早教的范围从单纯的看书认物,扩大到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正所谓“婴儿也须乐学早,白首不悔读书迟。”

 

随文附上几张照片和两段早教的录象,供大家欣赏。本想把福娃挑图片的过程也拍成录象,但只要一拿出摄象机,福娃就会上手去抓,实在无法拍摄,只好作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