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爱自己?

(2009-05-27 19:47: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边读边悟

    今天生病,休息在家,又把上月买回来的《心理月刊》翻了出来。很喜欢这本杂志,每次听着淡淡的音乐,看着这本书,都感觉非常的清新。因为,这个时候可以静下心来,也许就像《熄灯1小时,温暖我们的黑暗时光》里叶欣一说的那样,她在那黑暗的1小时,选择了和自己独处。喧嚣之后的静谧,是一种不能承受的轻,……在黑暗中我掏空了自己,我第一次诚实地和自己对视,然后思索生活之于我的细微感受,那被繁杂的事物掩盖的忽视了的真切感受,才是生活的本质吧。喜欢这样的静谧,喜欢这样的思考。

    这一期卷宗:如何爱自己。

    我一直都以为自己很爱自己,但是看了全文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当自己真正身处事件当中时,潜意识表现出来的并不像意识层面那样是那么爱自己,自己走错了方向。所以,很想把文章中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也许很多人都走入了误区。

    自爱:让我们能够宽容地接受自己的失败和缺陷,尽管我们对这些东西还是不满意的。虽然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但我们赋予自己一种重要性。

    自信:让我们在面对从未经历的困难时,相信“我们一定能胜任”。它涉及“行动”的能力。

    自尊:属于“存在”的范畴。当我们投向自己的目光缺乏爱时,就会缺乏自尊。我们会不断怀疑自己,觉得不能肯定自己,怀疑自己是否应该获得幸福。

    “你爱自己吗?”很多朋友都不知如何回答,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要谈“如何爱自己”,似乎还真是件令人不好意思的事情。……早上起来照镜子还觉得自己聪明又漂亮,很爱自己,可能地铁里谁的一个不屑的眼神,或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就让你觉到焦虑不安,刹那间,你可能有对自己的形象充满了怀疑。其实我们自己本身不能够没有变化,只是我们看向自己的目光变了。……经常的情况却是:我们以为很爱自己,可是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的自爱、自我评价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把爱自己转化成一种自觉意识的话,如果爱自己只是依赖外界评价支撑的话,这基础还是脆弱的。

    一位跨国公司高管顾明说:爱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听见自己的心声,知道在积极想要什么,并去成全自己。我们经常更愿意,更有意识地去成全别人——也就是说接受社会的规则、社会定义的好坏,其实未必是因为这样对,是因为我们被告知这样才对。

    的确如此,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一天和大学同学聊天,说自己打算往心理咨询方面发展,同学甚是诧异,说你这么多愁善感,能行吗?不合适吧?顿时,让我小郁闷,难道真的不行吗?为何这样说?自认为,经历过那么多事,成长了很多,已经学会调节自己了。接着,第二天,早上上班碰到同事,同事问起我最近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进展,然后说,觉得你还是很适合做这个的……无语,回过头来一想,到底适不适合谁说了算?我自认为自己很喜欢这门学科,不同的人给了完全相反的评价,难道我就要为了这些评价去实现自己?!可笑!也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最好的激励语言,当年乃至今日能够成为一句顺口携来的句子,的确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之后,我一直在想,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到底为谁而活?父母?爱人?国家?……自己!但是自爱不是自私,不是自我中心,也不是自大。自爱,是我们感受幸福的前提,也是爱他人的先决条件。只有爱自己,我们的心才能触摸到世界真实而深刻的一面。很多接受过一两次心理咨询的人会说,心理咨询师根本没有给什么建议!他们也是凡人,没有办法!其实,心理咨询到底是做什么?真谛就在于帮人自助!只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只要自己觉得是好的,自己能够满足,能够获得幸福,那么方法是别人能给的了的么?心理咨询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好的方法就是能够让自己觉得幸福的那个。其实,也就是帮助人们自爱!

    说很多人学会了适应和取悦,学会了必须和不许,学会了屈从各种社会规范,学会了以他人的评价来评判自己的自我价值。可是这样的话,就等于把控制权交给了他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很难真正认识自己。他/她宁愿向别人也向自己隐藏起来“不好”的阴影部分的自己,回避认识真实的自己,也很难领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爱自己也是对自己拥有探索的兴趣,愿意对自己完全开放,坦诚与自己进行沟通,知道什么能真正使自己幸福和满足,也就是真正地认识自己。安·兰德说“不珍视自己的人不可能珍视其他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自爱不是只考虑自己,相反,我们越能接受和宽容自己,就越能接受和宽容他人,越能爱他人。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雅克·萨乐美说:“不惜一切代价地爱一个人,忠诚痴情,不惜自降身价……自爱的缺乏会毒害情侣关系。”当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时候,他/她会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可以给予别人;而当他/她付出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变得一无所有,因为他/她潜意识里的小算盘让他/她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少了。在爱情关系中,自爱的缺乏常常引起对对方能力的质疑。不爱自己的那个人会怀疑对方的爱:“他/她怎么会爱上我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呢?只能说他/她比我想的还要差。”这种推理在潜意识中进行,但对于亲密关系极具杀伤力。当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时候,他/她就期待着一种无条件的爱。这种要求不可避免地把他人对自己的爱不断置于考验之中。这也会迫使自己永远生活在一种无意识的恐惧之中,永远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被人爱着。——他人的爱不能够填补自爱的缺乏。

    我们一眼就能认出那些缺乏自尊的人:他们喜欢贴着墙根儿走路,绞尽脑汁不让自己引人注意;他们总把生活中的小挫折挂在嘴边,并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处境;他们质疑自己的能力,并且成功的让自己相信:爱自己不是骄傲就是自私;在让别人讨厌自己方面,他们也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才。很多时候,这和我们的童年息息相关。比如,罗拉因为自从听过妈妈“你什么都不是,你什么都做不了”的判词之后,她对自己取得的任何成功都入不了眼,却对每一个细小的失败念念不忘。她受制于遥远的童年,那时接受到的失败指令仍然要控制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如果成功,那就违背了童年时的合同……有一些建议:用创伤来疗伤。为了走出失败的监控,我们必须接受一点:父母的判断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需要向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一个日记本来仔细记录下每个小小的成绩。这一点,我不得不说是深有感触。那就是姥姥,乃至到现在,她对我其他几个表妹的评价都会是:她啊,能怎么样?还是老老实实做……在她眼里,总是很容易否定别人的努力。不得不说,这些在我的童年是有深刻影响的,乃至现在。记得去年她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委屈,我不得不说,我的很多努力其实都在努力迎合他们的愿望和想法。我怕得到他们的否定,因为他们是我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所以,工作了,领导的否定也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幸,我已经明白了自己这方面不足的原因,现在的我,只要做到自己觉得最好就好了,至少我尽力了。我是开心的,幸福的。

    在此,真的提醒父母长辈们,千万不要用否定或负面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们,在他们眼中,你们都是权威,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我不能为别人活着,我不能用别人的标尺来衡量自己。用巨人的尺子量自己那自己永远是渺小的,可是用蚂蚁的尺子来衡量自己,那么自己将会成为巨人。其实还是个简单的道理,学会尊重自己,承认自己的一切。说起来,大三、大四和布丁在一起的日子是最快乐的。那时高中同学见到我说,你现在很乐观的么?这么自信。呵呵,一向矜持的我,竟然冒出一句话,让他傻了半天“自信的女人才美丽么!”的确如此,很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薏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