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揭黑记者被判有罪
(2010-06-05 00:00:26)
标签:
第一财经傅桦受贿杂谈 |
6月4日,我与傅桦的妻子范老师见了面,把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傅桦的终审裁定给了她。傅桦在2009年12月17日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犯受贿罪处有期徒刑三年,拖了近半年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在2010年的“6.1”国际儿童节这天,对傅桦作出了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有人问我如何看待二审法院对傅桦的终审裁定,我的回答是:法院的终审裁定是在“6.1”国际儿童节作出的,我是一个成年人,无法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二审法院的裁定。
傅桦是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05年五六月份,傅桦根据其学长、民航吉林管理局副局长张广涛关于吉林龙家堡机场(现称龙嘉机场)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报料,向所在报社作了选题汇报。报社批准实施该选题报道后,负责实施该选题报道的傅桦,要求报料人提供有关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张广涛派其原来的秘书李申来到北京,见傅桦。与傅桦见面时,李申表示,傅桦去吉林采访时他们不便出面接待,要表示点“心意”。傅桦后来在多份材料中称,他当时推辞不过,收下了李申给的5000元钱,这个钱一部分用于了采访花费(因为报社报销标准较低,其不少采访花费未在报社报销)。2005年7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出了傅桦与叶加采写的《龙家堡机场延误交付背后》、《质量安全不能打折扣》两篇文章(见附件)。两篇文章见报并上网后,吉林有关部门曾致函媒体限制传播。
后来,向傅桦报料的张广涛和向傅桦采访提供帮助的李申被治罪,牵出了傅桦。2006年12月就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李申在2007年4月的笔录中“供认”在北京见傅桦时给了傅桦3万元,而张广涛的“供述”则称其根本没让李申给傅桦好处,只是李申告诉他给了傅桦五六万元。
傅桦被吉林民航的公安人员强行带到长春后,才知道自己是“高规格”的犯罪嫌疑人,是吉林民航公安和吉林省公安厅打黑办在联合办案。在公安机关的讯问中,傅桦对收取李申钱款的数额曾几经变化:有“一万五千元(我记不清是一万五千元还是五千元了)”、“一万五千元(我记不清了,印象里还可能是伍千元)”、“一万五千元”、3万元、5000元等五种说法。傅桦涉嫌的罪名在吉林公安侦查期间也几经变化,最后定格为受贿罪,被吉林警方取保候审。
傅桦称,在被取保候审时,他被要求不能翻供;在被取保候审回北京前,吉林民航管理局的张军局长曾宴请他与报社领导一行,暗示其不要闹,过一年就没事了(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一年)。取保候审出来后的第四天,第一财经日报对傅桦给予除名的处分;向傅桦送达除名决定时领导与傅桦谈话,告诉他两个单位已经达成了谅解,也让他不要闹。后来,第一财经日报推出了《吉林机场六年大变身:迎接东北亚振兴的“空中机会”》、《专访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军:如何为龙嘉机场穿上廉政“防水鞋”》两篇报道,为之前傅桦的报道批评的吉林民航及其负责人张军大唱赞歌。
被取保候审并被第一财经日报除名后,傅桦相信吉林民航与第一财经日报达成的默契,保持着沉默。本以为过了一年取保候审期限就会没事的傅桦错了。2007年10月,之前抓傅桦并对其取保候审的吉林公安机关“认识”到将自己对傅桦“受贿”案没有管辖权,从而将案件移送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后来,傅桦称,其2008年1月才收到的吉林公安机关的取保候审决定书,朝阳区检察院办案人员在2007年10月及之后的两次对其进行讯问时,他因为怕再被弄回吉林去,就照着吉林公安最后要其承认并在办理取保候审时要求不能翻供的说法(收取李申3万元钱款)说了,并且在较长的时间没敢请律师。但在后来被起诉后,已经收到吉林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决定书的他,还是鼓起勇气向检察机关写了说明,表明自己并没有收取李申3万元钱款,而是只收了5000元,并在之后聘请了律师为自己辩护。
作为傅桦的辩护人,我在一审、二审中都是为傅桦作无罪辩护的。虽然一、二审法院都裁判傅桦构成犯罪,但我坚持认为傅桦并不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对傅桦犯受贿罪的指控和两级法院所作的有罪判决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参见我的二审辩护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b1fa00100heez.html)
附:傅桦的报道
龙家堡机场延误交付背后 |
|
2005-07-14 |
|
质量安全不能打折扣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
|
本报记者傅桦叶加 当我们走下舷梯的那一瞬间,一种强烈的感觉扑面而来。长春市太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大机场。尤其在重新开发东北,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东北的腾飞,需要一双健壮的翅膀。 出租车司机说,新机场建成了,我们也能够拉到更多的活。这是长春人最质朴的感情。 那么,经过5年建设的新机场怎么样了呢?当我们在瓢泼大雨中到达新机场的时候,正在建设中的新机场给我们带来两大震撼: 第一:如果做好了,这是东北最好的机场之一。 第二:这个机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改变,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机场建设标准来执行。 龙家堡机场从2000年走到现在,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一个项目建设5年,其中的风风雨雨,确实太多。我们希望它更健康地发展,但发展的瓶颈在于观念和管理,在于如何不折不扣地执行。 比如机场建设过程中的大理石,最后价格高出这么多;比如候机楼的支柱,达不到安全要求,检查出来后再不断地补救;比如规划和设计改动的随意性;比如那个烟囱,居然可以视而不见。如果不从观念、行为方式、心态到思维习惯进行一场变革,所谓腾飞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勉力而为,但不能勉强为之。虽然龙家堡机场建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引起重视,这家机场,将会成为中国机场建设史上的另一种标本。 机场建设,安全、质量、符合机场的标准和规范,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如果我们在安全方面总是能够找到理由打折扣,我们终将为之付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