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59.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整理能力
(2017-05-05 18:32:21)
标签:
转载 |
分类: 保教小经验 |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整理能力
摘要:每当区域活动结束时,看到满地的碎纸片、到处乱放的玩具,心里真是又烦又气又无奈,只能临时叫几个“救兵”过来帮忙一起整理游戏材料,可是日复一日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的包办下缺少了锻炼的机会,缺少了责任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要求孩子们“能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因此在幼儿期我们不但要让幼儿懂得爱护玩具,而且要让幼儿学会自己整理好玩过的操作材料,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所以近几年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着重引导幼儿参与制定区角规则,通过自我约束形成幼儿自觉整理的意识,以多种方法提高幼儿整理材料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使我们的活动区角环境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关键词:区域活动
一、幼儿参与制定区角规则,形成自觉整理的意识。
为了充分体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性及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是我们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因此孩子们一定会牢记于心。让幼儿参与制定区角规则过程,这样不仅是让幼儿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还会起到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作用。如根据我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实际情况,孩子们和我共同制定的美工区活动规则是:1.使用剪刀要小心手。2.节约活动中的材料。3.使用颜料时不弄脏衣服。4.离开活动区要把材料整理好。我还和孩子们共同把这些规则以图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在KT板上,张贴在墙上,时刻来提醒孩子们。有一天,孩子们在结束的美工区活动后,由于操作的材料较多,季豪小朋友急于到外面玩,一时忘记了规则,为了图快随手把彩色卡纸往盒子里一扔,掉到地上了也不管。就在这时,戈馨涵小朋友看见了说:“季豪,你的美工材料还没收拾好,不能出去。”季豪小朋友刚要反驳,忽然间好像记起了什么东西,再看看美工区张贴的游戏规则,赶紧蹲下捡起了地上的卡纸,捡起后笑嘻嘻的冲出了活动室。通过这个实例,大家不难看出,小朋友要想来区角中玩就一定要记住区角的规则,只有这样整个活动才会变的秩序井然。通过幼儿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形成幼儿自觉整理的意识。
二、幼儿参与游戏管理,形成自觉整理的行为。
三、幼儿通过模仿榜样,调动自觉整理的积极性。
3-6岁的孩子模仿力极强,尤其特爱模仿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自己的老师在孩子们心中往往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人物之一。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都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榜样,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表率,如:老师在布置主题墙时,用了美工区的剪刀和卡纸,用完后老师应该立即就把剪刀和剩下的卡纸放回原处,并且把掉在地上的碎纸片扔进垃圾桶里。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受到感染。益智区游戏时,老师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整理习惯也能激发幼儿模仿的欲望。同时,教师平时也要注意保持活动室、午睡室的干净与整洁。如,钢琴上不乱堆乱放东西,办公桌上的物品一定要摆放整齐,给全班孩子一个良好、整洁的环境。另外,孩子们还特别喜欢模仿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的作品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整理习惯。如:小朋友对于西游记中的人物特别熟悉,尤其是孙悟空孩子们都知道它有一双火眼金睛,我就利用这一点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在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有一些弹珠滚到其它区角里去了,我喊了好几声都没人愿意去把弹珠捡回来。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能把躲在别的区域里的弹珠很快找出来,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就找到了四五颗。又如,给孩子们讲了雷锋叔叔的故事后大家都知道叔叔是一位专做好事不留名的好人,在每次的区域活动时,总会有一些孩子默默无闻地把掉在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偷偷把图书角的图书修补并摆放好……所有这些事例都足以说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及神话作品的影响力,能充分调动幼儿自觉整理的积极性。
四、幼儿开展竞争评比,提高自觉整理的有效性。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与同伴竞争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所以说,利用竞争评比活动来促进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在幼儿进入区域之前,定出区域活动的评比要求。如在纸工活动开始时,我会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看一看哪组小朋友的桌面、地面最干净!”区域活动开始时,我会说:“今天看哪个区域的小朋友游戏时最安静、最会动脑筋!”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会一起检查各区域活动材料的整理情况,请孩子们来说一说评一评哪个区域整理的最好,好在哪里,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哪些地方,为幼儿以后的游戏提供好的榜样。再如为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我和孩子们共同制作了荣誉小红旗,即哪个区域活动时物品整理的又快又好就能得到这面小红旗。一次游戏时,建构区的孩子为了获得荣誉小红旗,孩子不一会儿功夫就把好多地上的积木及盒子收拾好了,就连平时不爱整理的王玉婷小朋友也很积极的参与到了其中。可见为了获得集体荣誉,幼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会不断提醒小组其他成员。
五、家园同步有效配合,保持自觉整理的恒久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及措施幼儿对物品的整理能力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这样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也促进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有此可知,我们有针对性的培养对幼儿发展是有效的,并有积极意义的。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环境和人的两大因素,并且利用多种发展要素的交互作用,去影响幼儿,使幼儿从内部到外在,从思想到行为都有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不仅是一种学习整理、模仿整理,更是发展整理、创新整理;学到的也不仅仅是一种整理能力,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形成,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乃至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而这些都是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