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支持探索活动 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2015-11-19 20:35: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保教小经验 |
鼓励支持探索活动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纲要》中的科学目标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教师需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孩子从周围生活的事物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以及各种实验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求答案,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和喜悦。
一、创设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自主探索
新颖、丰富、具有现代气息的科学教育活动更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选择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认知水平,更要反映时代信息。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自己认知情感的机会,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才能发掘。允许幼儿发表自己独特的体验,允许幼儿用多种手段来表达。当幼儿自主地参与科学活动时,就获得了观察和操作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以及相互关系。如活动“会变的颜色”中,小班孩子通过现成的活动材料进行游戏(透明色纸或色笔等),而中、大班的孩子则开始使用颜料进行调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说明,并尝试小实验的设计。当幼儿欣喜地发现变化或学到了什么,就会增强自信心,增加自豪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向,即向幼儿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独立地发现并研究新的问题。
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培养探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事物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但提高孩子的兴趣并等于孩子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就帮他做什么?而是要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特别是科学操作活动,孩子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实也就是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的表现,作为教师,我们要热情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他们去认识、去探索,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欲望,从而对操作活动越来越有兴趣,促使孩子充分地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孩子在操作中体验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乐趣,也能提高孩子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为此,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让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鼓励。
1.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材料、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操作兴趣,鼓励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对我们乡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丰富的自然材料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科学探索内容。在“认识植物的叶子”活动中,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叶子;分类活动中操作用的豆类、各类、花生、沙泥;充实了教室里的“自然角”也为孩子提供可观察、可操作的平台,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老师,种子发芽了”、“小螃蟹离开水就会不停地吐泡泡”、“青菜的生长需要空气、水和阳光”......都是孩子们在操作与观察中亲自发现,亲自探求而获得的宝贵经验。孩子们还可以走出幼儿园,去观察大自然中奇妙的变化,去发现各种秘密。去看桃花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子,去观察马铃薯的嫩芽是怎样的等等。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废弃的物品,丰富操作活动材料。在日常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对那些废弃的瓶瓶罐罐,小布块及捡来的石头等零零碎碎的自然材料情有独钟。而我们老师由于疏忽,反而会对这些材料持不屑一顾、淡漠的态度,不注意去收集。其实这些材料在我们的科学操作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帮水搬家”的科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海绵、眼药水瓶,大大小小的布块......都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喜欢,但又并不起眼的废弃材料。又如:制作“响筒”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大小各异的塑料瓶、王老吉等易拉罐,也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废旧物品,但它们却是这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操作材料。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要会收集废弃品,变废为宝,适时、适宜地捕捉教育契机,丰富孩子的操作材料。
三、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
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其实质就是幼儿探索的过程。科学的方法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在探索中发现,而不是静态地、被动地吸收知识。
1、探索中发现。
操作活动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找答案,好奇心不断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探索的愿望更加强烈。如“空气在哪里”的寻找活动中,有的幼儿用手抓,有的用衣服兜住,有的借助了塑料袋。原本瘪瘪的口袋瞬间就鼓了起来。“哈哈,看呀!我找到了空气!”于是,他们高兴地寻找和发现,教室里有空气,花园里有空气,大树下、花坛边有空气,到处都充满了空气。他们明白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但它确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又如在平时饲养角里,他们发现可爱的蚂蚁在蚂蚁工房里分工、挖洞;蚯蚓的钻土本领能力很强;同样的种子,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它们的生长也会不同;几颗小豆子的根居然可以将硬硬的蛋壳顶破掉,都是因为根的生长……在发现问题后,他们还会自己去百科全书和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再带来和同伴分享交流。这些全因他们觉得自己在发现,在获得。
2、在操作中交流。
在幼儿探索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开拓思路,启发联想,将自己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共同学习。如活动“转动”中,孩子们一边尝试着将身边各种物品进行转动的同时,一边就得出了相关的经验——转动和力有关,可以用拧、搓、甩等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同样的物体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转动它,风车还能用嘴吹,人带着风车跑动以及用手拨动的方法。经验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着,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从而更辩证和更科学的获得转动的相关经验,同时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