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亲自带大

(2010-07-08 00:25:01)
标签:

荷花

元宝

带孩子

衔泥而筑

周小瑛

杂谈

分类: 和元宝一起成长

http://s2/middle/4bdab8b9g8ace9c657b01&690

   

带元宝在西湖边,他似睡非睡,即将进入梦乡。突然,从背后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这孩子多大啊?”

元宝被吓醒了。我有些微怒,孩子好不容易快睡着了,怎么来个声音打扰?

这个洪亮的声音继续:“我的孙子已经五岁了,在德国,不知道五岁的孩子该是多高呀?”

我疑惑:“怎么呢?5岁了,孙子没见过?”

“只见过一次,匆匆回国来了一下。我很想他。”声音突然变得低下,如泣而诉。

我内心泛起一阵心酸,这是一位老人,衣着干净,背着一个黑色,手上拿了一把扇子。我忍不住问:“怎么了?孩子出国了?在外成了家,有了孙子,你却看不到?”

见有人关心,老人开始诉说起来:“是啊,我以前是在省政府工作的,现在退休金有7万多块一年,平均每天200多块。但是,我精神上一点都不愉快。其一,跟老伴不合,老伴也是厂里的领导,习惯了呼风唤雨,这一辈子都没有尊重过我,咱俩没有一样事情是意见统一的。就说退休后吧,我喜欢到西湖边活动活动,看看风景,但老伴不喜欢,觉得这是无聊。其二,我生有一对儿女,但都靠不着,以前儿子没有出国前,我生病了或是什么的,儿子还算叫得动,现在好了,一家人移民德国了,等于没生。女儿么不孝顺,就算我生毛病她也不闻不问的。”

怎么会有这种子女?我听闻心里升起一股火气。看我不悦,老人停止讲述,转而看着熟睡中的元宝:“呀,这孩子长得真好,才15个月不到呀,怎么这么大了,那我孙子5岁了,肯定个子很高了,很会跑了吧。说真的,我看到同龄的孩子都要多看几眼,想象我孙子的样子。”

“那当然了,5岁很懂事了,你这么想他可以去德国看他呀。”我问。

老人指着西湖里盛开的荷花说:“杭州这么美,我哪都不想去,天天呆在这里就足够了。”说完,他又哀叹起自己的不幸,生了两个子女,却如同没有。

当时,我心里思付:为什么他的子女会如此待他呢?不知曾经在哪看到或听到过这么一层意思说: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非常怠慢,或一心扑在工作上,或忙着应酬,没有好好教育孩子。等到退休了,才会意识到他们可能永远失去自己的子女了,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所以,子女不孝的时候,都不要责怪他们,肯定是你年轻的时候,对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于是,我试探性地问老人:“这两个孩子现在肯定是忙工作,所以对你关心不够,你不要太难过啦,请问你年轻的时候,这两个孩子都是你和你爱人亲自带大的吗?”

“不是啊,我们从小就把他们送出的。”老人立刻回答。原来,老人年轻的时候工作很忙,两夫妻都忙,所以两个孩子一生出来就分别寄养在两户别人家里,一直等到读书了才接回来,因此,孩子跟他们总是不亲。

原因找到了,如果这对老人夫妻是个事业上成功的人,那么,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是缺位的,他们把“生”与“养”完全分开,以为血浓于水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

想象一下,孩子刚出生,就被送到了别人家里,这已经是非正常操作了,可是当他们渐渐懂事,已经跟对方形成较稳定的感情的时候,又让他们分开,回到父母身边,实际上是个新的陌生的环境。父母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着孩子,但是却不考虑孩子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小小的心灵就在承受离别的心理伤害,父母亲,有曾想过当时他们两个内心的痛苦了吗?

当然,我不能说老人不爱孩子,从他跟我们交谈中的伤感,可以感受到他们如此的爱自己的子女。但是,爱孩子是要为孩子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孩子并不是物品,可以寄存在自己信赖的人家里,然后随时完好无损的取回来。事实上,当他们取回来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再完整了。

果真,老人告诉我们说:子女虽然回到了他们身边,但是跟养育他们的家庭依然很亲热,这让他心里有点儿不舒服。当时儿子的养育人提出要把他儿子收为干儿子,他是非常生气的,我的儿子啊,怎么可以当他的干儿子,那我老婆跟他什么关系了?是他小老婆啦。

晕,听到他的理论,我有点啼笑皆非:“人家一定是管了你的儿子,有感情了,所以才提出认作干儿子,这跟你老婆有什么关系啦。”

“怎么没关系,这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懂吗?”老人激动起来。我便不与他争论了,因为他已经足够可怜了,他现在品尝的不就是年轻时种下的果实吗?

所以,我一直存着这样一个观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带,一定要带在自己身边,再苦再累,都可以扛过去的。这个观点我几乎没有犹豫过。在我们小区里,去年跟元宝同一批出生的孩子有10来个,那个时候,我们每天下楼散步都可以跟这些孩子相遇。可是,随着孩子们一个个断奶了,差不多6个月后,孩子一个一个少了,一问,原来是跟着老人回老家去了,或奶奶家,或外婆家,要等到孩子读书的时候才会回到杭州来。

我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内心非常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但是外公外婆放不下老家的一大堆事情,在杭州请保姆也非常不放心,所以只好忍痛把孩子送到老家。为了不让孩子忘记自己,她必每周驱车2小时赶回老家,平时也用视频聊天来弥补。

这让我有点儿难过,这些孩子,该如何的想念爸爸妈妈啊,而父母亲也肯定有多少的无奈和思念在里面。为什么就不能克服呢?为什么不呆在自己的身边呢?亲眼见证孩子一天天的成长,这是多么珍贵的经历啊。错过了,将永远无法弥补。遗憾,将是终生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位教育专家尹建莉写的书,书上说“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说“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说:“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

当时虽然非常认同书上说的这个观点,但还没有很深切的体会,这次,西湖边偶遇的这位老人,忽然让我明白了:坚持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是多么正确的决定。坚持为孩子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思,是多么正确的做法。

我会继续的。

 

http://s3/middle/4bdab8b9g8ace9d1c8762&690

元宝喜欢小动物,看到了必要靠近打个招呼。这样温暖的瞬间,父母怎可以错过?

 

http://s6/middle/4bdab8b9g8ace9dc47915&690

元宝正在蹒跚学步,小手用力牵着我们的手,这样的瞬间,父母怎可以错过?

 

http://s11/middle/4bdab8b9g8ace9c6ad40a&690

元宝喜欢大自然,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美。这么关注的眼神,父母怎可以错过?

 

http://s12/middle/4bdab8b9g8ace9d12ae2b&690

元宝想要靠近荷,但个子小够不着,那就帮你一把啦。小小的身子站在窗框上。有点儿胆怯却又有点儿向往,这么可爱的神态,父母怎可以错过?

 

http://s5/middle/4bdab8b9g8ac474480aa4&690

不允许错过的,太多太多了,如同这两株荷,相望着,共同享受着花开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