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帮纪录片-木帮
(2014-09-06 10:48:12)
标签:
娱乐长白山场子山神木材 |
分类: 摄影 |
寻脉大长白·远去的木帮
远去的木帮
一、引子,导语:
来到长白山区,凡是有村落的地方,你总能看到匠心独具的各种木式建筑:有原汁原味的木屋,有用来烘干的苞米楼,有用来储存家什的简易木棚。偶尔,在一个林区,你也会看到储木场……
再往深处去,接近长白山的核心地带,层层叠叠的林海,翠柏、苍松、白桦林,如水墨画,展现在你面前。
而一百多年前,经过数百年封禁的长白山原始森林,比这还美!美得自在,美得粗犷。大山里的树木自由自在地生长,长成栋梁之材,成了树爸爸、树爷爷,有的成了令人供奉的树神。当时,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木随处可见。
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封禁令取消,参天古木珍贵树种轰然倒下,开始了大规模的长白山森林采伐时期。最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对长白山森林资源的掠夺性采伐:1908年,日本和清朝政府签订合约,在安东县(也就是今天的丹东市)成立“鸭绿江采木公司”,鸭绿江右岸60华里以内从头道沟起至24道沟为止,为专采伐区。中国地方官府建筑、修筑铁路等所需要的木材,都由鸭绿江采木公司供给。这成为长白山难以忘却的伤痛。
森林资源采伐促成了木把行的诞生。不少人从山东、河北等地揣着一颗淘金梦想,只身闯荡关东,最后变成了伐木工、放排夫。在劳作时,他们相互搭伴。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他们为木把。
木帮是木把的统称。
在吉林的抚松县、长白县、临江市、吉林市……都留下了木帮的身影。木帮进山作业时的呐喊打破了森林的宁静,江中放排搏击风浪的身影定格成凄美的画面。木帮创造的文化也写进了森林记忆。
二、山场子木帮
[音效:风雪声]
大雪一落,木帮进山。关外的冬天出奇的冷,呵气成冰!长白林海,冰雪覆盖,寒风刺骨!村落里,三三两两的人家,热炕头上,放着火盆,火盆里刚从灶上扒出来的炭火红通通,仍然难以驱走寒气,耕作了一年的人们开始猫冬。而木把们不能猫冬。这个季节,正是伐木的黄金季节。
当大雪纷纷飘落的季节,山场子木把已经来到山上,准备好斧头、大肚子木锯、抬木用的把门、掐钩、绳索,开始了采伐工作。整个冬天,木把们都要住在山上的大窝棚里。早上天还没亮,木把们就背上开山斧和大锯去伐木,一直到第二年的二、三月份,春季大江解冻时,由水场子木把把这些原木编成木排,顺江流放到目的地。
伐树之前,木把们都要举行“开山”仪式,摆上供品,祭拜山神,伐一颗树顺山倒,祈祷平安。
(电视剧《闯关东》片断1分25秒)
0110山神爷爷老把头,不用忧来不用愁,今天我们来拜你,香火齐了,你受用了。磕头了。山神爷爷发话了,开套了,开锯了——!顺山倒了。好,顺山倒好兆头,今年年头不错,大伙都好好干吧。顺山倒了——!(树倒下的声音)0235
这是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断。
开山仪式所祭拜的把头名叫孙良。据传,孙良祖籍山东莱阳,只身闯关东挖棒槌(人参),在长白山林区迷路绝粮而死,临死还为后来者引路。木把们认为他是放山英雄,专门保护人们放山、狩猎、伐木、放排的平安和吉祥,就把他奉为掌管长白山林的老把头、山神。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孙良生日这天,抚松都要举办山神老把头节,祭念这位老把头。
[衬音乐]
山场子活,从把树锯倒,到把木材运下山,涉及到伐树、打枝、造材、集材、归楞几个环节。杨海山,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头道站的老工人,伐过树,看过林。花甲之年的杨海山完成了从伐到护的华丽转身,再加上善于动脑,成为长白原始森林的活字典。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过去的,现在的,他都懂。对于木把的山场子活计,他更是如数家珍:
“0450过去有这么一项程序,叫伐、打、造、集、归五项工作,打就是打枝子,粗枝子有的时候也打掉。造材,造几米件子,二、四、六、八米,这属于造件子…… 1017……集是在山顶上小集中,这个归呢,是在山场子拉到储木场或者是哪个地方,这大集中,这是归大楞。大楞是几百米上千米在那堆着。归楞你要是红松的就全是红松的,你要是混杂楞,什么木头都可以往里归,但是长短得分开,不能混了,四米就是四米,六米就六米,八米就八米”
[衬音乐]
伐木是苦活,险活。
张笑天的小说里有这样的描写:
“当木把不易!说蝎虎点,那是在老虎嘴里拨拉食吃。嘎嘎冷的三九天,在黑森森的老林子里,放木头、归大楞,哪天都死人。碰上老树“坐殿”啊,“吊死鬼”啊,“回头棒”啊,都能要你小命。话又说回来,不就为填饱肚子挣俩钱花吗?脑袋别在裤腰沿子上也豁出去了。……上楞的时候,狗皮帽子捂的溜严,西北风还是小刀子似地刮人脸,还有那米糁子雪,在老林子里,跟着嗷嗷叫的大北风,搅得昏天黑地,我们木把上的人都叫它‘咽泡雪’。”
木把的活计既简单又繁杂,得懂技术,还要有力气,缺一不可。在长期的木材生产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知识,就是在建国后,这些知识都延续下来,成为林业工人的宝贵教材:在伐木时,他们采取“抽片”的方式,就是在树的根部割两个相邻锯口,把中间的木片砍掉,然后再伐木,这样既可以控制树木倒的方向,保证伐木者的安全,还可以防止树木劈裂,保证木材质量。归集木材,需要体力,需要众人同心协力,木把们发明了森林号子,通过喊号,步伐整齐,完成抬大木头的工作。
到了停止从山上往山下运送木材的“掐套”时节,木把儿准备回家与家人团聚。每到这个时节,他们要大吃三天,喜庆三天,以示祝贺。
“掐套”是木把们的狂欢时节。木把们另一个狂欢的时节是过大年。
木把们只有在过大年的时候,可以歇一天。木把们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过大年了,借酒浇愁,喝醉了就跳。长白县民间文艺家、原文化局局长尹乐祝对木把生活颇有研究,根据民谣,他整理改编的木把舞唱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木把们过年的情景,此时此景正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
“0149过大年,心喜欢,木把捞着歇一天。端起大碗喝烧酒,好赖也能吃饱饭。痛痛快快地耍,热热闹闹地玩,想爹娘看不着,想媳妇在天边,无牵无挂铆劲造,过一年来赚一年,(他这个话都是很实在的,你看)来来来端起酒,喝它个小辫子朝了天……”
“俺的家在海南,找活路到关东山,本不想发大财,挖棵棒槌回家转。谁料想是初把,放山难于上青天。小咬咬,老虎吓,黑瞎子跟腚撵,吃苦遭罪呼不怕,两手空空回家难,为了保住一条命,木把帮里有了咱。当木把命也难保,木把帮是鬼门关,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病死饿死没人管,木把天生受苦的命,说不上哪天就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