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风采之——叶广芩

标签:
满族作家格格德宏傣族旅游 |
此次云南笔会,许多作家一同前往,在采访、同行期间,拍了一些照片,现刊登于此,以飨网友和关心关怀热爱文学的文友。
——赵晏彪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厚畛子乡老县城村。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度,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全家福》《乾清门内》《采桑子》《青木川》等,日本题材的小说《日本故事》,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作品被编为电影,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
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叶广芩祖姓叶赫那拉,人称“格格作家”。叶赫那拉的姓氏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那位三次垂帘,执政48年的慈禧太后。而叶赫那拉氏在辛亥革命之后,即将族姓叶赫那拉改称了叶姓,而叶广芩正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亲侄女(隆裕,光绪的皇后,慈禧亲弟弟佳祥的女儿,闺名静芬,后来被尊为“隆裕太后”)。历史云烟风云扭转,曾经显赫的身世带给叶氏后人更多的,是悲凉和苦难。家族的衰落,人生的感悟,“文革”期间的1968年,民警的一个蓝印章把她从北京的户籍上抹掉。她被迫告别双目失明、绝症缠身的母亲,一别北京就是30多年。但是自小的耳濡目染,血液里流淌的皇家血统,满族文化的浸淫一生,这些都流淌于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的字里行间。
据说身为政协委员的叶广芩不愿意到省政协开会,只参与市政协的工作,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当年东陵盗宝开掘慈禧和乾隆陵墓的孙殿英的后人同为省政协的委员。叶广芩不愿与其同列一席,即表明了叶广芩直率敢当的性格,也如同她逢领奖必着旗袍一样暗示着她时时刻刻在维护着自己家族和民族的荣誉。
平素爱穿一袭与众不同的素色旗袍,举手投足优雅沉静,使人觉得她正款款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她就这样穿着一袭旗袍站在领奖台上。和藏蓝旗袍相称的还有耳垂上的同色饰物,恰到好处,端肩挺胸走路,像个大家族调教出来的。叶广芩更是直率的坦陈凡是领奖的时候都会身着旗袍上台,一则,旗袍是中国民族的服装,她要表现中国传统女性的魅力;二则,身为满族的她愿意推广并且深深喜欢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她要为她的民族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