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可能拥有中国房地产业最多研究成果的研究机构;
这是一个与政府机构紧密合作、又完全有自身独立性的研究机构;
这是一个面向市场、掌握市场最鲜活数据库的研究机构;
这是一个市场化运营、年运营收入不久的将来有望突破亿元、超过不少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机构;
这是一个在业界没有同量级对手的研究机构;
……
这个机构是是谁?
中国指数研究院,即搜房控股旗下的搜房研究集团。
说起中指院的“革命家史”,话还有些长。
1994年,有中国房地产市场“晴雨表”和引导投资置业风向标的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建立,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国家建设部、路透社、道琼斯、世界银行等采用,被众多媒体引用。
1996年,从美国归来的莫天全接手中房指数系统,担任秘书长,开启中房指数体系的市场化进程。
2000年,在运行6年的中房指数系统基础上,老莫吸纳各路专家精英,创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房地产·COM研究院——搜房研究院。
2003年,搜房研究院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组建了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致力于对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品牌最优房地产企业群体和最具开发投资潜力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陆续完成了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系列研究、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TOP10研究等,多为国内首创,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4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著名学府支持下,在搜房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指数研究院,设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5大分院,全方位服务于中国产业经济。
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中房指数系统是中指院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指数产品不断丰富、完善。中国别墅指数系统、中国土地价格指数系统、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度指数系统、中国二手房指数系统、中国装修指数系统、中国商业物业数据库系统等相继建立。
中指院还运营中国土地挂牌网(简称“地挂网”),流量在国内同类房站中名列第一位。
中指院建立了中国最完善的房地产及土地数据库,定期发布中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行情和市场研究成果。多项成果成为评判中国房地产企业经营实力和行业地位的重要标准。
中国各地的主流房地产企业大都是中指院的长期客户或战略合作伙伴。
中指院的不少研究成果业界认同感颇强。以房地产百强企业为例,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行等高度关注。中国农业银行以此成果作为优选房地产企业客户的重要依据,并以30亿高额授信百强TOP10企业。
中指院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清华、北大、人大以及多家行业协会等有着长期密切合作。
2006年,经建设部、民政部批准,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设立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秘书处特设立于中指院。这是对中指院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影响力的最充分的肯定。
2006年11月,中指数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出版了《2005—2006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
在市场的汪洋中搏击,在实战中锤炼磨砺,中指院海纳百川,造就了一支像雁一样团结、有序、专业的团队。这个团队成就了一个个像鹰一样强劲的个体。
套用王志纲先生的话说,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是“圈养动物”,有人是“放养动物”,有人是“野生动物”——自己找吃的!没有一分钱财政拨款的中指院,员工们都应当是“野生动物”!
引用中指院常务副院长、研究集团总经理黄瑜的话说,和资讯(新房)、二手房租房、家居三大集团比,研究院属传统产业,保持像IT产业那样的高增长太难了!
但研究院毕竟做到了。出色的执行力、战斗力、团队精神可圈可点。
有人说,中指院创造了那么高的收益,简直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国人已经习惯于传统的研究机构“清水衙门”、君子不言利的形象。
时代变了。这年头,一般来说,能赚钱的东西才被认为是好东西,才有价值,反之就不是好东西(完全公益性的产品或研究除外)。
学术研究亦同此理。优秀的成果就会有人买单。
按老莫的说法,有收益的研究才更有可能做好,因为有动力,有压力,有契约,有监督;而且,有收入就能整合最好的资源最优秀的人才去做研究,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想想也是,世界管理咨询业巨头麦肯锡、波士顿会做不收费的事吗?不会。没有免费的午餐。
澳洲电讯在花20亿收购搜房之前,曾出资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万),请波士顿花1个月时间做了一份调研报告。在不少人看来,有这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谁叫人家是世界500强呢!
所以,中国的研究机构也应学会理直气壮地挣钱,挣大钱。当然,前提是要有实力,有影响力,市场认可。
榜样已经有了。
中国指数研究院,创造了中国研究经济的奇迹,是中国研究经济的一面旗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