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哲学主观题解法例析

标签:
教育高考 |
分类: 原创天地 |
http://s1/mw690/001o7H4azy6GTdwGqNq30&690
“小切口”哲学主观题解法例析
在文综高考试卷中,一些哲学主观题是给定特定的原理,要求用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把它统称为“小切口哲学主观题”。
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运用……原理分析、说明材料、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原理、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原理的”等设问方式,要求用一般原理分析、说明具体材料,重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梳理和整合的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此类试题时,应做到以下四步:
第一步,明确原理。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理清这一原理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理清材料。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
第三步,双向结合。把原理与相应材料有机结合,运用原理分析具体材料。
下面以2012年北京卷第40题第(2)题为例进行解析:
材料: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试题解析】本题以世界地图分绘制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已经给定原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等。其次分析材料。
原 理 分 解 |
对 应
材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古代绘制的地图严重失真,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