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特稿之二:A股节后如何运行

(2009-01-29 12:10:26)
标签:

股票

牛市

春节

财经

分类: 心得杂谈

    今天这篇是春节特稿之二,论述的焦点问题就是:A股节后如何走。要想弄清楚节后A股可能出现的大概率的运行趋势,就先要看看历年春节之后A股的表现情况。小杜是个爱搞统计的人,所以先在这里罗列以下一些数据,让大家对此有个清晰的了解。请看:(以下统计数据采自“东方财富网”)

  “节后股市”回放(1996年—2008年): 
   1996年,由于降息导致投资者预期货币政策将有所松动,上证指数春节后由552点高开于583点,从而揭开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大牛市。 
  1997年,虽然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1996年的牛市仍然激发着投资者的做多信心。所以,春节后开市,上证指数高开于969点,从而拉开了当年上半年的绩优股行情。 
  1998年,由于春节前股指的扬升激发了投资者做多的信心,春节后上证指数开于1257点,跳空高开30多点,可是最终因缺乏追高者,股指无功而返,引发了一轮局部牛市。 
  1999年,持续阴跌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所以春节后上证指数低开于1076点,但随后就产生了一轮小反弹,从而昭示着199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2000年,由于春节后宣布以市值配售的消息,上证指数从节前的1535点跳高至1591点,展开了全年的慢牛盘升的牛市。 
  2001年,虽然当时股指处于高位,但持续做多所带来的赚钱效应仍然吸引着投资者介入,故使得该年的春节后行情出现了小幅高开的走势。当年上证指数创出2245点的历史高点之后,就步入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漫漫熊市。 
  2002年,由于受降息等诸多利好的刺激,上证指数从春节前的1506点高开至春节后的1540点,短期内出现一波约10%的快速突破。 
  2003年,春节之前大盘曾快速上攻,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春节后出现小幅回落的行情,之后行情一直延续到4月才结束。 
  2004年,春节后第一天延续春节前的强劲上攻态势,行情也一直延续到4月才结束。 
  2005年,春节前上证指数一度跌破1200点,春节后连续反弹至1300点上方后盘落。 
  2006年,节前一路上扬的大盘节后小幅上涨,并在上证指数1200点至1300点之间构筑了一个平台。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了29点,涨幅达2.35%。当年指数一路上涨并突破了2000点,创下2698点的历史新高。 
  2007年2月26日,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站上了3000点,涨幅为1.4%,但第二天便出现大跌,震动了全球股市。 
  2008年2月13日,上证指数开门收绿,全天下跌108点,跌幅2.37%,鼠年的熊市由此开始。

 

    以下一段是我与朋友老金的对话:

    我:从以上历年情况来看,春节前后的股市保持小幅度高开并且平稳运行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从现在小杜刚刚得知的情况来看,美国股市出现大涨,香港股市开盘便出现暴涨7%的情况,可见,今年股市注定将成为不平凡的一年。 

    金:是这样的,记得你前期在博客当中也明确说到,不可能连续两个年份都是极端的单边下跌的,这个我有很清晰的印象。

    我:确实我是这样写过的。别忘了,今年可是牛年啊。

    金:看来今年注定要比去年更牛了。小杜,记得去年你曾经在一个半月里做出了资金翻倍的成绩,作为你的一个挚友,这也让我非常振奋。那么,以你的分析水准,不出大的意外的话,应该会取得比去年更优异的成绩吧。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有些时候,做股票也是需要运气的。有时做的好一些,有时做的平淡一些。这个我现在暂时还不敢下定论。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比去年好。人总得一年更比一年强吧,是不是?

    金:可有人也在说,今年怕是1000点也保不住呀。

    我:我还是那句话:一切要以K线图为主,而不是以人的主观想象为主。不管大盘某一年是多么的熊,出现上升的机会总是保持在一定概率的。你只要把握住该得的利润,就ok了嘛。

    金:还是你够冷静啊。我看好你哟!小杜,加油,你做好了,我也跟着沾光啊,嘻嘻。

    我:这个都是后话啊,当然准备上我已经做的很充分了。其他的也别多说了,我们下棋去吧。股市的事等初八开盘再说嘛,现在你高兴或者是着急都是白搭嘛。

    金:好。

 

    春节期间的两篇特稿小杜就写完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思路有些帮助吧。希望大家好好休息,初八开始,迎接火红的大牛行情!我们初八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