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师生交流 |
朗诵的作品分析与感受
一.朗诵作品的分析
(一)概括主题,确定基调
我们拿到一篇具体的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全篇。这个过程除了要解决文字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概括出全篇的主题来。对主题的概括要求准确、具体,同时也要言简意赅。这些内容对于确定作品的基调是必需的。
基调,是指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朗诵时总的态度倾向,不是指某一句或某一段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也不是指朗诵时声音的高低。
我们拿到一篇具体的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全篇。这个过程除了要解决文字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概括出全篇的主题来。对主题的概括要求准确、具体,同时也要言简意赅。这些内容对于确定作品的基调是必需的。
基调,是指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朗诵时总的态度倾向,不是指某一句或某一段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也不是指朗诵时声音的高低。
(二)结构分析
对一些文章中有比较长的自然段的,通过句群切分把长的自然段划分成几个小的层次,这些小层次往往会反映出作品内容发展变化的细致层次和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因此,对小层次的内容、情感,和小层次之间联系的把握,对我们处理比较长而且复杂的大段落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句群切割时,对作品的感受、体验要和在朗诵时该怎样处理进行构想是同时进行的,而不能只有作品进行枯燥的理性分析,一定要把分析理解作品和具体感受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语言表达直接挂起钩,缩短理解和表达的距离。
(三)研究语境
语境是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或猜测推导、分析理解所听到的话语的含意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或显现为话语中的语言的上下文,或潜在于语言之外的非语言的主观情景中.简单地说,语境就是语言环境.
语境是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或猜测推导、分析理解所听到的话语的含意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或显现为话语中的语言的上下文,或潜在于语言之外的非语言的主观情景中.简单地说,语境就是语言环境.
对作品语境的研究,难点在于对作品中“潜在于语言之外非语言的主客观情景”,也就是社会环境的研究。这个社会环境包括了作品的历史背景、写作背景,以及作品演播的背景。历史背景就是所反映的时代,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容;写作背景是作者写作的年代,它帮助朗诵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理解作品。一般来说,文学作品需要我们把这三者分开详细分析。
(四)推导语句含义,细扣重点难点
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有时候会出现“话里有话”的现象,也就是说,说话的人在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例如交谈对象的性别、年龄、地位,谈话环境、所涉及到的内容等等)使他不能把想表达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只能采取一种比较隐晦的表达方法。这种现象在一些作品中比较常见。由于这些内容往往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文字的雕琢和锤炼,所以其运用的语言除了表面含义之外,往往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深层的内在含义,这种深层内在含义,也被称之为“内在语”。
在朗诵创作当中,理解作品的深层内在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藏在文字之中的深层含义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在理解一篇作品的时候,总是要全力去把握作者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尽量地和作者接近,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握住作品的灵魂,把作品朗诵好。
在朗诵创作当中,理解作品的深层内在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藏在文字之中的深层含义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在理解一篇作品的时候,总是要全力去把握作者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尽量地和作者接近,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握住作品的灵魂,把作品朗诵好。
内在语),大致划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1。寓意型
这一类型往往是指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它们的内在含义往往和文字的表层含义截然相反或者是对立的,是需要我们借助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来对其进行考证才能得出来。
2。回味型
一些文章,在上下文结束时,往往会留给我们一种言已尽,意犹存的感觉,这残存下来的“意”,往往是文章魅力的一种体现,让我们忍不住去反复回味。这种回味要体现在朗诵者的创作上,就需要我们找出这种回味型的语句含义。
3。反语型
反语型的语句内在含义,往往体现出与文字的表层含义的对立倾向,因此也比较容易被我们所理解。表现在修辞上,就是反语的修辞手法,有时候双关和隐喻也是这种类型的语句含义的表现方式。
4。提示型
这种类型的语句含义,往往是用来表现上下文间语气情感或者内容转换的关系,尤其是在一些文章中,有的地方语气、情感的转换差距不是很大,如果不认真分析有可能会被忽略的地方更应该注意。
分析稿件的这四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都是我们在朗诵一篇作品之前必需的准备,朗诵前的分析越细致,我们对作品的感受才能相应地更深更细致,而在朗诵时对稿件的把握同样就会更好,处理作品时回旋的余地也就更大。作品的分析是我们朗诵成功的基础,决不能忽视。我们在最初进行作品分析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这几个步骤一步一步走,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够因熟而生巧。在以后的朗诵实践中,很可能拿到的作品比较紧急,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所以一旦我们分析作品的基本功不够好,就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的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的快速与精细是辩证的统一,是我们朗诵者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 . 创作主体的感受
(一)感受的关键作用
感受,是朗诵者因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映的过程。可以说,创作主体的感受是否到位,对创作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感受,是朗诵者因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映的过程。可以说,创作主体的感受是否到位,对创作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活的形象
稿件中的文字,不经过具体的感受,只是抽象的符号。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只要了解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就可以了,但是朗诵者却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这些画面在自己的脑海里活动起来。这样才能把稿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化为自己的感情,进而表达给听众或观众。
2、将稿件的感情转变为自己的感情
任何稿件都是有一定的感情蕴含在其中的,有的表现得强烈,外在一些,有的则表现得含蓄、内敛一些,我们朗诵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一定要和稿件的感情相一致。感受的过程就要求朗诵者把稿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转变为自己的感情,然后再去创作。
3、生动具体的感受是朗诵创作主体创作激情的源泉
我们在朗诵实践中,创作的激情和愿望很重要。没有创作的激情,往往是朗诵状态的错误:或者是冷漠敷衍,对稿件中的文字、情感漠不关心;或者是朗诵中表现出来的感情状态与稿件本身的情感不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
(二)朗诵创作感受的特点
朗诵创作的感受,既要从稿件中来,又要融化到有声语言中去。感受本身也是随着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集聚由浅到深、反复推进的。这种感受具有如下特点:
朗诵创作的感受,既要从稿件中来,又要融化到有声语言中去。感受本身也是随着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集聚由浅到深、反复推进的。这种感受具有如下特点:
1、朗诵感受的基础是联想和想象
任何人在读文章或者听别人讲故事的时候,都会在脑海中随着文字描述或别人对故事的讲述而想象故事中的情景,或者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或者事情.而朗诵者的联想和想象都是主动进行的,是为了能够得到细致的感受,激发创作欲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景再现”.
2、朗诵感受的直接目的是表达
朗诵感受的直接目的是要把感受应用于表达。这种感受,既要从文字中来,又要融化到有声语言中去。对画面的感受是为了使表达生动具体,对情感的感受是为了使表达富有感情。因此,朗诵者在感受的同时,就要考虑该如何运用表达技巧进行表达。
朗诵感受的直接目的是要把感受应用于表达。这种感受,既要从文字中来,又要融化到有声语言中去。对画面的感受是为了使表达生动具体,对情感的感受是为了使表达富有感情。因此,朗诵者在感受的同时,就要考虑该如何运用表达技巧进行表达。
3、与其他表演艺术相比,朗诵感受的途径单一而要感受的内容极其丰富
演员除了台词之外还可以通过场景、道具、规定的情境、导演的提示、角色之间的互动来进行感受,而朗诵的感受却只有一个途径,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感知抽象的文字,把文字具体化为当时的情景,把抽象的稿件变成有血有肉的事件读给大家听。
(三)情感的诱发
1、设身处地,真实感受
所谓设身处地,就是在感受的过程中应该把一切都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甚至是亲身所历。如果仅仅是自己“冷眼旁观”,而没有真切地感受到现场的环境、气氛、情感的转换和变化,就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
1、设身处地,真实感受
所谓设身处地,就是在感受的过程中应该把一切都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甚至是亲身所历。如果仅仅是自己“冷眼旁观”,而没有真切地感受到现场的环境、气氛、情感的转换和变化,就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
2、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面对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们应该积极去接受画面带给自己的刺激,主动去体验这种感受作出评价和判断,获得真实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
(五)表达与现实的差异
我们在感受稿件的时候应该是尽可能详细的,但是在表达时与最初的感受又是有区别的。
我们在感受稿件的时候应该是尽可能详细的,但是在表达时与最初的感受又是有区别的。
一是在表达时应该突出重点,有主有次,敢甩敢带,不可因词害意。
二是语句的内在含义只能作为启发之用。建议在稿件上,把这些内在语用简练的文字标注出来,在朗读时也能够给以提示,能够很快进入正确的情境中去。在朗读时,一定要通过作品本身的文字使听众也听出你感受到的文字的内在含义,这才是一次成功的创作。
三是注意以情为主,情景交融。我们感受稿件的时候,对画面和情感的感受都要很详细,但是核心还是情。
四是朗诵时要为感受到的情感留有余地。决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全部感情都毫无保留地宣泄出去。
课堂分析和练习用的两篇文章
一.生日
(作者:李翔)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妻子翻箱倒柜寻找起酒瓶子,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的,弄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
我说了不必为我的生日准备什么,但妻子不同意,儿子牧牧也投我的反对票,于是,就有了桌面上的生日蛋糕、啤酒、巧克力和许多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一切准备就绪了,牧牧嚷嚷要由他亲手关灯。
屋里的灯灭了,烛光的火苗子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舞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到了招魂的时刻。
母亲穿着那间深蓝色的上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怏怏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的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圣诞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我那时真希望母亲就那么永久地坐着,她的存在,意味着我有一个永恒的童年。
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为此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城市,唯一需要的就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母亲的目光停滞在我身上,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也好。”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决不限于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时我才吃惊地看到这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惦记着儿子的生日,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作出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妻子说:“等你成了伟人,就会有人提前一周纪念你诞辰的日子。”
我的神情一定很古怪,似笑非笑,心里酸楚楚的,抬头望着墙上母亲的遗像,难过极了。
牧牧向妈妈讨了一个酒杯,里面装了几滴酒,他急切地搓着小手:“大家注意了,先吹蜡烛后干杯。”
“傻小子,忘了?我告诉你的祝酒辞呢?”妻子抚摸着孩子的头,自信他忘不了。
牧牧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我因为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将牧牧抱过来放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了二十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呀!”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眼睛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光,我看不到自己的,但愿映出血色,以示我的心。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妻子翻箱倒柜寻找起酒瓶子,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的,弄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
我说了不必为我的生日准备什么,但妻子不同意,儿子牧牧也投我的反对票,于是,就有了桌面上的生日蛋糕、啤酒、巧克力和许多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一切准备就绪了,牧牧嚷嚷要由他亲手关灯。
屋里的灯灭了,烛光的火苗子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舞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到了招魂的时刻。
母亲穿着那间深蓝色的上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怏怏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的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圣诞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我那时真希望母亲就那么永久地坐着,她的存在,意味着我有一个永恒的童年。
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为此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城市,唯一需要的就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母亲的目光停滞在我身上,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也好。”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决不限于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时我才吃惊地看到这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惦记着儿子的生日,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作出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妻子说:“等你成了伟人,就会有人提前一周纪念你诞辰的日子。”
我的神情一定很古怪,似笑非笑,心里酸楚楚的,抬头望着墙上母亲的遗像,难过极了。
牧牧向妈妈讨了一个酒杯,里面装了几滴酒,他急切地搓着小手:“大家注意了,先吹蜡烛后干杯。”
“傻小子,忘了?我告诉你的祝酒辞呢?”妻子抚摸着孩子的头,自信他忘不了。
牧牧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我因为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将牧牧抱过来放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了二十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呀!”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眼睛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光,我看不到自己的,但愿映出血色,以示我的心。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二.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的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窝里摔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中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怔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窝里摔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中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怔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后一篇: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四)“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