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茨威格,历史上最伟大的传记作家

(2007-03-07 22:24:56)
高三的时候有一本推荐读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享誉文坛的小说,后来暑假看了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最近手里拿的一本书是他的的名篇《人类群星闪耀时》。


http://www.mybluesand.com/images/911101.jpg



    现在,我不能像以往那些崇敬他喜爱他的人们那样,注视着他的文学活动,关注着他的每一本新书,期待着他的下一本书带来一片惊喜……

    虽然离他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曾经是那么遥远,不过遗憾中,我该庆幸有机会体会他“茨威格式”的感情激越和富丽华美,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读者、但又并不曲意取悦读者的作家。他写出来的每一本书都留给后世读者一个完美的茨威格的世界,正义但不盲目偏颇,细腻诚恳,他懂得要在哪里洋洋洒洒,在那里要简言带过,他知道该写长还是写短,只有他才拥有把笔下的女人的心理描绘的不留一丝男人的笔迹的能力,只有他,才懂得如何择取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属于历史的荣耀的时刻将繁冗的历史以一种全新的模样展示给读者,而没有一点点谄媚和对历史不公正的个人篡改,这就是茨威格的魅力,只有茨威格能做到这些!

  作为一名德语作家,茨威格获得了不亚于英语、法语作品的声誉。从他一生所追求的做"世界公民"的理想来看,他的作品被全世界的人民广泛阅读似乎可以告慰他那颠沛流离的一生。

    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曾多次不无骄傲地谈到他的书出版盛况。“我的每一本书,当它第一天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要销售两万册。”他那本旷世杰作,但是同目前所谓“畅销书”标准保持很远距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十二个历史小片段》,印数达到二十五万,今天仍旧令人羡慕惊叹。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茨威格笔下的女性是柔情多感的,她们心中向往着美丽的爱情,但却总是阴差阳错,事与愿违。在她们的心灵中,那段瞬间发生的感情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疼痛。小说中人物的痛楚,被他狠心地移植到了读者的心中,令他们为那些虚构的人物,唏嘘低回,历久难忘。

  茨威格的情感故事中,深含着人类永恒的、含蓄的、高贵的情愫。他描写的女人,都有着一份善良的心地,执着的追求。她们一心仰慕的,是心中认定的高尚的东西,她们愿意用一生的痴情去守护心中的偶像。哪怕那偶像是冷漠的、半真半假甚至是虚伪的。茨威格笔下的女性就是这样可爱、可怜,有着不可思议的痴迷。这些女性总是被沦于“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境地
  茨威格是借助于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他个人身处乱世,理想主义不得实现,而变得虚幻无助的茫然。

  1922年出版的小说集《马来狂人》,标志着茨威格的写作达到了成熟期。《马来狂人》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齐名。茨威格在这篇小说里,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人的灵魂深处各种激情的波动。作者在发掘人物内心、刻画人物命运的时候,充满了同情,这是作品扣人心扉、引起共鸣的一大秘诀。在表现方式上,茨威格并没有标新立异,离奇晦涩、怪异神秘的东西与他无缘。尽管他写的人物是被生活压成奇形怪状的畸形人,他们的心灵是扭曲的,但是对他们的表达和描写并不古怪荒诞。

  茨威格作品中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些人都是处于心灵的不断挣扎的状态,他们的世界是昏暗的、杂乱的,心境是焦灼、无助的。但他们尽力向上攀爬着,企图抓到救命的树枝或石楞。但他们抓到了吗?作家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可能,却没有结果。我们的心和书中人物的命运一起,始终在命运的悬崖边上悬着。

  也只能这样了。作家的乐观只能保持这么多。因为文学作品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而且,作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决定着作品的调子。


  茨威格生逢乱世,使他有一颗痛苦的文学心。这大概也应了“时代不幸文学幸”的话。但另一方面,与社会的险恶相反,茨威格有幸生活在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维也纳。几十年中,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李斯特、萧邦在那里生活和活动,群英荟萃,人才云集。茨威格生长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的家庭,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母亲出身于金融世家,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在他16岁那年发表了他最早的诗歌,从此便踏上了通向大师的道路。

    他研究人的灵魂、内心世界,研究历史,以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历史事件中群众和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活动。他写出了大批动人的小说和传记,他用饱蘸同情的笔墨描写人们的不幸命运,刻画他们饱经忧患的灵魂。这位熟谙历史、洞悉灵魂的传记作家、小说家,在人们还没有看清法西斯的罪恶企图,还没有觉察法西斯的危机之前,已预感到阴云密布、杀气冲天。可惜他性格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此他直言不讳:“我的天性与英雄气概是格格不入的,我并不耻于公开承认这一缺陷。我在任何危险情况中的自然态度总是避免。”


  
作为一名犹太人他饱受了心灵上的摧残。四十年代法西斯战火肆虐欧洲,茨威格经受了饥寒和通货膨胀。冬天缺乏燃料,为了取暖,他就坐在床上盖着被子写作,写完一页便把冻得发紫的手指伸进被窝取暖。他看到了很多人无家可归,看见了饥饿。而最令他难过的是故乡奥地利的维也纳--欧洲文明的中心也在战火中呻吟。
他留下了最后一部作品《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书中始终笼罩着一种悲怆与苍凉的气氛,无限深情的回忆了昔日到处是鲜花、歌声和演出的维也纳。1942年2月23日,寓居巴西的茨威格与夫人绿蒂双双饮弹自尽,死神的手解开了纠缠在作家内心的维也纳情结。

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已经很累了,却依然睡不着,白天那个懒洋洋度日如年的我在几个小时之后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你敲门,门就为你开。你寻找,你就能找到。


斯蒂芬·茨威格: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 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
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