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晓峰
陆晓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62
  • 关注人气:3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我没忘了《一碗阳春面》?

(2007-09-11 13:41:31)
标签:

文学/原创

一碗阳春面

分类: 杂感
     传言中学语文课本要改版后,我努力回忆了一下我学过的文章,看还记得多少。结果,我将回忆带回上个世纪,竟然只想到一篇《一碗阳春面》,其余的都忘记了。为什么一个日本作家栗良平写的这篇文章竟然让我无法忘怀?我甚至忘记了冰心大人的武林传世之作《小桔灯》所讲述的内容,也忘记了朱自清神神叨叨的《荷塘月色》所要阐述的意境,可却对《一碗阳春面》记忆犹新,这到底是为什么?看来我还是对食物比较敏感,确切地说,是对面条比较有好感。今天,我重新阅读了《一碗阳春面》。
 
     我第一次接触《一碗阳春面》的时候,语文老师首先就是让我们怀着炽热的感情阅读,她说这是篇很好的文章,催人泪下,你们要带着对生活的美好和对母亲的爱戴大声朗读出来。而日本人写文章确实喜欢用感叹词,于是我们为了读出感情,着重于对感叹词的朗读,碰到感叹词就会将语气读得非常的重,比如“。。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好。。。咧。。。阳春面一碗。”“真好吃。。。啊。。。”“妈妈也吃。。。呀。。。”听上去非常的搞笑,其实,整篇小说一点都不好笑。这篇小说阐述的是在北海亭面馆,每年的大年三十深夜会来三位特殊客人——一位衣着简朴的母亲带着两个衣着简朴的儿子,因为生活拮据,他们每次只要一碗阳春面,每次都坐在二号桌上吃面,原因是父亲出了车祸,留下大额债务,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两个儿子并且全力还债。许多年后,二号桌被传诵为“幸福的桌子”,当他们再次回到北海亭面馆的时候,已经无债一身轻了,并且每人都点了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这篇文章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外乎两点。第一,它体现出了一种和谐。当热气腾腾的阳春面放到桌上的时候,母子三人头碰头地吃了起来。“真好吃啊!”“妈妈也吃呀。”“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阳春面了。”“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两个儿子对面条的念念不忘,其实是对美好人生的一种向往。因为要帮母亲还债,所以到过年的时候能吃到北海亭的阳春面便是一种幸福。以至于后来当弟弟的想长大后也开一个面馆,并且告诉所有来吃面的顾客:“努力吧,祝你幸福。”“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 其实,人的心中都存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向往看到善良,远离卑鄙,这不就是我们国家提倡的和谐社会吗?第二,通篇都阐述了一个“情”字,有主顾之情,母子之情,和积极面对生活的奋斗之情。善良的老板夫妇每次都给他们加大量的阳春面,每年大年夜都把二号桌改成“预约席”。母子三人不离不弃,有难同当。终于,若干年后他们度过了苦难。通篇文章透露出来的“情份”让读者相当温暖。
 
      《一碗阳春面》确实是一篇很出彩的文章,通俗易懂,反观语文课本里的其他文章,之所以没有给人留下印象,因为它们难懂,难以理解,让中学生去理解鲁迅,他们自己才多大岁数,怎么可能去理解民族劣根性。文言文,看都看不懂,还是别理解的好,否则会变成瞎理解。我一直认为,好的文章要么以情动人,要么以幽默感染人,否则让人看了会厌倦。中学语文课本让人读了想睡觉的文章不少。《雪山飞狐》进课本,值得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