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老先生,在最近面世的《病榻杂记》中辞谢“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李敖说:他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中国有句老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可是廖化后来怎么样?廖化投降了!你看三国志,70岁以后,阿斗先投降,先锋也投降了。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李敖总是不甘寂寞的,早年被国民党压迫过,估计造就了他这种看谁都不顺眼的性格。曾看过李敖的《上山,上山,爱》被他自己称为黄色其外,红色其中的一部小说。读后的体会就是“文人嘛,都得当过兵,坐过牢,没坐过牢的算不得文人,俺牢也坐过,书也写过,还积极反抗政府,乃五百年未见之奇才。”整部书都是性描写,并且充斥着李大师的“博学”,一切的一切都在展示他的性能力和满腹经纶,而结尾还有些乱伦的味道。我不能说《上山,上山,爱》是黄色小说,是政治小说,但书中深入骨髓的讥刺不是李敖是万万写不出来的。李敖写字不骂人,李敖说话不骂人,那就不是李敖了。
其实李敖只是骂人骂习惯了,人养成了习惯就不好改变,就成了自然,即便现在年老了,生理机能不在坚挺,但骂人的习惯已经深入基因,万万遗失不得。在我看来李敖这一次对季羡林的言词已经和缓得多了,若放在以前,不是“屁”就是“娘”,毕竟是上了岁数了,虽不像以前那么刻薄,却依然辛辣。
话说回来,近代乃至当代,中国还真没出过大师级别的人物,爱因斯坦,爱迪生这些创世纪科学发明发现者都来自国外,顶多就是在上海办过大师杯网球赛,还没有一个中国选手参赛,真是讽刺。造成中国出不了大师的原因是什么?缺乏想象力也好,教育不力也好,创造力不足也好,13亿人民没出什么令世界振奋的人确是不争的事实,李敖幸亏没将诺贝尔文学奖拿到手,否则中国人民在他嘴里肯定死伤一大片。
季羡林究竟是不是大师,有一部分人赞同,有一部分人否定,那么,大师的界限在哪里?达到什么程度就能称之为大师?是否有个标准呢?既然没标准,你们一大帮人争个头破血流有意思吗?老季能给你们报销医疗费吗?季羡林推托大师身份,有一部分的人说他谦虚,有一部分的人说他不够格,中国人口基数就大,这么算来,把否定的,赞成的人放在其他国家就是一大部份,互相打着擂台,李敖就是裁判,虽然不屑老季,有点偏心眼,但还得评判,结果见到李敖放言攻击老季的就拍手叫好,另一边的则开始骂李敖是黑哨。其实,李敖只是耍耍嘴皮子,陪你们玩,他自己也不少块肉,可看比赛的人却把他当真了,拼个有你没我。
现在这年头,大师早就掉了价,特别在体育界,随便哪个项目你拿个大满贯,就是大师,齐达内是大师吧,可别忘了足球是集体项目,你让齐达内一人去踢,大师就变大傻了,费德勒是大师吧,哪天状态不好了,一样被大家骂“废了得了”。大师是什么?就是别人不可超越的外星人。在国外当个大师容易点的话,在国内当个大师就太难了,中国文化太大太深了,掉下去就爬不出来了,你要什么都懂才能成为大师,你要只懂一点就只能当老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人只懂一点,所以基本上都是别人的“师傅”,顶多就是个“大师傅”,你要是饭做得好,你就是大师傅,你要是会搞装修,你也是大师傅,可从来没听到过有人被称为大师的,这一点自知之明,中国人还是隐藏得很好的。
中国这么多年不出大师,许多人都有个盼头,希望能出一个以做日后闲谈吹牛之本,结果被李敖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底,喷嚏个没完,李敖就这么不是个东西,在对的场合总说些不对的话。其实也不能太怪他,连他自己都没被称为大师,他死之前中国出个大师还不疯了他?要想在中国出大师,得在李敖死的来年,这么屈指一算,离中国上一个大师的诞生(不知道是谁)正好是第五百零一年,到时候大伙要隆重得像过年一样,放个鞭炮,大声叫唤“革命拉,未庄的都给我起来革命,中国出大师了。”
到时候就没人出来反对了。
大师不大师的只是个头衔,不会因为你戴了这顶帽子你的学问就长了,脱了就废了,无论季先生配不配得上大师的称号,他都是个有学问的人,是个受人尊敬的长者。
加载中,请稍候......